时间: 2025-04-26 03:3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3:56
宦游二十载,时异即东还。
勇弃斗升给,本无分寸攀。
家贫空归巧,学废重时顽。
平世已无况,况巢松竹关。
经过二十年的仕途游历,时局已然变迁,我只好东归。
我勇敢地放弃了争名夺利的机会,本就没有心思去攀附权贵。
家境贫寒,我回到家乡却一无所获,学业也因沉迷世俗而荒废。
在平常的岁月里已经没有什么希望,更何况在这松竹环绕的隐居之所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经历了长时间的宦海沉浮后,感受到世俗的无奈和归隐的渴望,反映了对人生选择的深思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诗人通过对宦游的回忆与反思,表达了对仕途浮华的失望与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在二十年的游历中,诗人经历了权利的争斗与世俗的纷扰,最后选择放弃这一切,归隐山林,寻求内心的平静。诗中的“勇弃斗升给”一语道出了他对名利的淡泊,而“家贫空归巧”则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诗人在平静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更多的无奈与孤独,尤其是“平世已无况,况巢松竹关”一句,既是对世事的感慨,也是对隐居生活的无奈承受。整首诗在意象上兼具清幽与孤寂,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反映出宋代士人的一种普遍心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宦海浮沉的沉思,表达了对名利的厌倦与对自然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经历了多少年的宦游?
A. 十年
B. 二十年
C. 三十年
诗中提到的“斗升给”主要指什么?
A. 争名夺利
B. 学习
C. 隐居
诗人最终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方式?
A. 继续仕途
B. 隐居山林
C. 旅行四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陈著的《山居避难六首》更侧重于对世事的反思与无奈,而王维则更加突出自然的和谐美。两者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