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5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50:42
冠屦天地间,车笠风云从。我行半东南,已复八十翁。取友必端人,求我我蒙童。初见老不化,宿学今何功。万丈委羽山,中有人中龙。文气苏玉局,心事庞德公。岂不愿纳交,谁与先为容。何物瀹小子,托根岁寒松。寄我寿我诗,墨妙扬古风。扇开眼眊氉,翼起身龙钟。要知片云外,实共二浙东。气以类相应,面未心已同。端如获骊珠,不羡放鸽笼。滥吹谱美茎,难报来施丰。
在天地之间,我步履轻盈,像车子和斗笠一样随风而行。我往东南走,已经是八十岁的老人。交朋友我只选端庄的人,来找我的却是小孩子。我初见老者不肯改变,往日的学问如今又有什么用呢?在万丈高的羽山上,确实有一位龙中人。文气如苏东坡的玉局,心事却像庞德公一样沉重。我岂不愿意交朋友,谁来做我的朋友呢?何物在小子身边,扎根在岁寒的松树下。寄托我的长寿和诗篇,字里行间传扬古风。扇开眼帘,眼前一亮,振翅而起,仿佛身若龙钟。要知道在那片云之外,其实我们都是来自二浙东。气质相投,面上未必言语相同,但心中已然契合。就像获得珍贵的骊珠,不羡慕那些放弃自由的鸽子。纵使滥竽充数,也难以回报那些施恩的人。
陈著,宋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擅长诗词与书法。他的作品往往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此诗写于陈著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友谊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文人交往的期许。诗中通过对比年轻人与老年人的观念,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情谊。
此诗以朴实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描绘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开篇以“冠屦天地间”引入,给人一种洒脱之感,仿佛置身于广阔天地之间。诗中多次提到“老不化”,表达了对年岁增长和知识积累的反思,作者在对待朋友的态度上,表现出一种推崇品德的态度。接着,通过“万丈委羽山”的意象,诗人将自己的志向与追求比拟为高山之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中龙的渴望。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自己的心事与文气相结合,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最后,诗中提到的“气以类相应”,则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提升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这种共鸣不仅仅是表面的交往,而是心灵深处的契合,展现了诗人对真诚友谊的向往。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品德与志趣的重要性,倡导真诚的交流,描绘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我行半东南”指的是诗人的年龄吗?
“冠屦天地间”中“冠屦”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朋友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次韵黄岩高志尹》这首古诗词的内涵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