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3:29
唾来不拭如师德,怒至无迁不子颜。
浅眼方知有沧海,恶声宁复到薇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不礼貌之人的愤怒与无奈。诗人形容他像老师一样,受到不敬的对待却无心去拭去污垢;即使愤怒至极,也不会向不尊重自己的人低头。诗人意识到世事的复杂与艰难,如同在广阔的海洋中,只有浅薄的眼光才会觉得简单。面对恶劣的声音,他宁愿不再回到薇山。
陈著,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而富有哲理的诗风著称。生活在一个注重文人的时代,诗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与他人发生不愉快的交往之后,表达了他对不礼貌行为的不满与对自身情操的坚守。
这首诗呈现出一种愤懑而不失冷静的情感,诗人通过对不礼貌行为的控诉,表达了对个人尊严的捍卫。开头的“唾来不拭”象征着外界对他的攻击,诗人没有选择反击,而是选择内心的坚守,体现出一种高尚的师德和气度。这种克制与忍让,使得诗人更显得高洁,而非沉浸于愤怒之中。
接着,“怒至无迁不子颜”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愤怒,他的愤怒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其道理与立场。诗人虽然感到愤慨,但并不愿意与对方同流合污,显示出其人格的独立和高洁。最后两句“浅眼方知有沧海,恶声宁复到薇山”则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诗人意识到那些肤浅的看法与恶劣的声音无法影响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宁愿远离这样的环境,追求精神上的宁静与高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诗人对不礼貌行为的愤怒和对个人尊严的坚守,同时反映了对世事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宁静追求。
诗人如何形容自己遭受的侮辱?
诗中“恶声宁复到薇山”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