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4:25
采石
文天祥 〔宋代〕
不上峨眉二十岁,重来为堕山河泪。
今人不见虞允文,古人曾有樊若水。
长江阔处平如驿,况此介然衣带窄。
欲从谪仙捉月去,安得然犀照神物。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感慨和对山河离乱的深切忧虑。诗人曾在二十岁时登上峨眉山,如今再次回到此地,满怀泪水。虽然当代人无法见到虞允文这样的英雄,古代却有樊若水这样的豪杰。长江的宽广犹如驿站,而如今的环境却显得狭小。诗人想要像谪仙一样去捉月,但又怎能用犀牛角照亮这些神秘的事物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因坚守忠诚而被誉为“忠臣”,其作品多表现对国家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灭亡之际,文天祥在国家危难时刻,通过此诗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时局的悲痛。
《采石》是文天祥在动荡岁月中的一首感人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开篇提到二十岁时的峨眉,诗人通过时间的跨度,展现了个人与国家命运的交织。正如“重来为堕山河泪”所言,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国家的沦丧密不可分。接下来,诗人通过古今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当代无能者的失望与对古人英雄的怀念。在长江的描绘中,诗人以宽阔的水面象征着广阔的理想和胸怀,却也对现实的狭窄感到无奈。最后,诗人以“安得然犀照神物”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传达出一种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深刻无奈与痛心。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对理想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展示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忠诚的渴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重来为堕山河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望
C. 悲痛
“安得然犀照神物”中的“犀”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理想
C. 一种工具
诗中提到的虞允文和樊若水分别象征什么?
A. 忍耐与放弃
B. 忠诚与正义
C. 繁荣与衰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