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4:59
诸葛铜鼓
作者:顾图河 〔清代〕
武侯未筑祁山垒,
先出偏师渡泸水。
人言孟获不足擒,
股掌玩之徒戏耳。
岂知北伐用南夷,
正欲中原扫仇耻。
僰人笮马供鞭驱,
罗鬼乌蛮皆效死。
至今铜鼓散山谷,
峒户流传尚夸侈。
精铜其质革其音,
想见援枹兵四起。
鸟蛇龙虎倏离合,
戎机万变人难拟。
曾传八阵有遗碛,
更说旗台馀故址。
此鼓千年尚宛存,
血战消磨土花紫。
君不闻定军山阴雨中,
山鸣雷动声隆隆。
埋鼓镇蛮功未毕,
反旗走敌恨无穷。
武侯尚未在祁山建造防御工事,就已经派出偏师渡过泸水。人们说孟获根本不足以擒拿,不过是玩弄之徒的戏言而已。岂料北伐之时需要南夷的帮助,正是为了扫除中原的仇恨和耻辱。僰人驾马驱赶敌人,罗鬼与乌蛮也都奋勇作战。至今铜鼓散落在山谷中,民间传说依然在夸耀它的威名。精铜铸造的鼓声浑厚,仿佛看到援军四起。鸟、蛇、龙、虎在战场上瞬间变幻,战机万变,难以捉摸。曾经传说八阵图留下的遗迹,更有旗台的旧址。如今这铜鼓千年还依旧保存,血战的痕迹消磨了土地的色彩。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定军山阴雨中的轰鸣声,山头回响着雷动般的鼓声。埋下的鼓声还未镇压住蛮夷,敌军反击的仇恨却无穷无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顾图河,清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涉及历史人物与事件,风格沉稳、典雅。
创作背景:
《诸葛铜鼓》写于清代,透过对诸葛亮及其军事活动的描绘,表达了对民族团结与抵抗外敌的期望,同时也反映出对历史的追思与敬仰。
《诸葛铜鼓》是一首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诗歌,它通过对诸葛亮及其军队的描写,展现了蜀汉对外敌的坚决抵抗和对民族团结的渴望。诗中提到的铜鼓不仅是古代战争的象征,更是凝聚了无数英勇将士血汗的象征。诗人在描写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现出战场的激烈与变化无常。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缅怀,也有对未来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的关切。尤其是最后几句,描绘了定军山的震撼场面,激发了读者的民族自豪感与战斗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以诸葛亮的军事活动为背景,表现了对民族团结、历史传承的关注,强调了抵抗外敌的决心与勇气,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诸葛铜鼓》中的武侯指的是谁?
A. 曹操
B. 诸葛亮
C. 刘备
D. 孟获
“岂知北伐用南夷”中“南夷”指的是什么?
A. 北方民族
B. 南方的少数民族
C. 中原人民
D. 外族入侵者
诗中提到的“铜鼓”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和平
C. 战争与历史的延续
D. 个人荣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诸葛铜鼓》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意境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