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8:53
夏夜不寐
作者:李以龙 〔明代〕
暑气晚来收,空斋夜景幽。
蝉鸣高木叶,船渡远江流。
月色窗疑曙,风声枕似秋。
不眠思旧侣,心折此淹留。
夜晚的暑气渐渐退去,空荡的房间里夜色显得幽静。
蝉在高大的树叶间鸣叫,船只在远方的江流中缓缓渡过。
窗外的月光让人误以为天快要亮了,风声在枕头上轻轻响起,仿佛是秋天的夜晚。
无法入眠,我思念着往日的朋友,心中感到无比的惆怅与留恋。
作者介绍:李以龙是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其诗作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自然描写,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夏夜,正值酷暑,诗人因思念旧友而无法入眠,反映出孤独与惆怅的情感。夏夜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形成鲜明对比,寄托了对于友情的深切思念。
《夏夜不寐》是一首描绘夏夜景象与内心情感的古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篇以“暑气晚来收”点明时令,紧接着描绘空荡的房间和幽静的夜景,营造出一种寂寞的氛围。蝉鸣声、远江流动的船只,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友人的思念。
月光透过窗户,照射在床前,令人产生了天快亮的错觉,风声轻轻拂过,似乎带来了秋天的气息。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夏夜的特征,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不眠之夜,思念故友,心中充满了无法释怀的惆怅与留恋。
整首诗运用了优美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在夏夜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怀念,是一篇令人深思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夏夜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蝉鸣”是在哪个季节的特征?
诗人无法入眠的原因是什么?
诗中“月色窗疑曙”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李以龙的《夏夜不寐》更注重描绘夏夜的细腻景色与内心的情感。两者都表达了对时间与情感的思考,但李以龙的作品更具自然描写的细腻与孤独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