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寒夜》

时间: 2025-05-04 03:23:42

诗句

时节小寒过,林塘细雨来。

不眠知夜永,多病惜春回。

衰骨频欹枕,愁肠不遣杯。

邻鸡无意绪,钟漏递相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3:42

原文展示:

时节小寒过,林塘细雨来。
不眠知夜永,多病惜春回。
衰骨频欹枕,愁肠不遣杯。
邻鸡无意绪,钟漏递相催。

白话文翻译:

时节刚过小寒,林间水塘下起细雨。
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深知夜晚漫长无尽;
身体衰弱常常靠在枕上,愁苦交加难以饮酒。
邻家的鸡毫无生气,钟声滴答催促着时间流逝。

注释:

  • 小寒: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1月5日或6日,标志着寒冷天气的开始。
  • 林塘:指树林和水塘,描绘自然环境。
  • 不眠:无法入眠,表示内心的焦虑。
  • 多病:身体多病,指诗人健康状况不佳。
  • 衰骨:形容身体衰弱。
  • 愁肠:指忧愁的心情。
  • 邻鸡:邻居的鸡,体现生活的细节。
  • 钟漏:古代计时的器具,滴答声象征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小寒”节气,反映了古代中国农历的气候变化,表现了对自然的敏感和季节的变化对心情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以龙,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李以龙的诗风多具清新高雅,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描写。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寒冷的冬季,反映了诗人在小寒节气时的内心感受与身体状况,体现了诗人对时节变换的思考以及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诗歌鉴赏:

《寒夜》是一首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季夜晚的内心独白。首句“时节小寒过,林塘细雨来”以自然景物入诗,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气氛,细雨的描绘使人感受到一种湿润而又清冷的气息;而“不眠知夜永,多病惜春回”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多病而辗转难眠,心中对春天的渴望与珍惜。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也引发对生命流逝的深思。后面两句“邻鸡无意绪,钟漏递相催”则以邻居的鸡鸣和钟漏声来映衬诗人的孤寂,时间的流逝在此刻显得尤为沉重。整首诗以感伤的情绪和对生命的思考为主线,展现了一个多病之人的内心世界,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深切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描绘了小寒过后的自然景象,细雨带来了寒意,暗示了诗人心情的沉重。
    • 第二句直白表达了由于多病而无法入眠的无奈,反映了对春天的期盼。
    • 第三句通过“衰骨”突出身体的虚弱,愁苦让人难以饮酒。
    • 最后两句通过细节展现夜晚的孤独和无聊,时间的流逝使得愁苦愈加明显。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衰骨频欹枕,愁肠不遣杯”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邻鸡的无意绪,赋予了自然界的生物以人类的情感,增强了孤寂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健康和春天的渴望,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虑和思索。

意象分析:

  • 寒夜:象征孤独与寂寞,反映诗人内心的阴郁。
  • 细雨:暗示着忧愁与无奈,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
  • 鸡鸣:代表生活的琐碎与无聊,同时也象征着时间的推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寒节气通常在何时? A. 1月5日或6日
    B. 2月5日或6日
    C. 12月5日或6日

  2. 诗中“愁肠不遣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轻松愉快
    B. 忧伤沉重
    C. 无所谓

  3.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现象表达内心的孤独感? A. 细雨
    B. 明月
    C. 清风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温庭筠的《更漏子·夜寒灯冷》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寒夜》都描绘了孤独的夜晚,但李白在诗中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感慨,而李以龙则是对现世病痛的深切反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明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令石 回雁峰 江上望远山寄郑谷郎中(公时退居仰山) 山中寄凝密大师兄弟 书李秀才壁 寄黄晖处士 与聂尊师话道 寄尚颜(公受徐州薛尚书见知) 闻落叶 游道林寺四绝亭,观宋杜诗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请从隗始 二字旁的字 牧师 严限追比 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患难相死 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铭镌 营私作弊 附录 白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律格 包含毂的成语 琴剑飘零 血字旁的字 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夕漏 户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