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3:49
悼静照堂僧
司马光
宾阁灰寒静照新,
马蹄从此踏京尘。
金门乞得诗千首,
萧寺归时老一身。
弟了去来浑领袖,
交朋存殁半簪绅。
西风又剪梧桐叶,
不见蒲团旧主人。
在寂静的宾阁里,灰尘寒冷,光线新鲜,
马蹄声从此踏上了京城的尘土。
在金色的大门前求得千首诗,
归到萧条的寺庙时已是苍老一身。
弟弟们离去,我却依旧担任着领袖,
与朋友们的交往中,有一半都已去世。
西风又吹落了梧桐的叶子,
不见了蒲团上曾经的主人。
诗中提到的“金门”和“蒲团”都和佛教文化密切相关,反映出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逝去的师父的哀悼。同时,西风剪叶的意象则与秋天的萧瑟相联,象征着时光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擅长诗词,作品常富有哲理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司马光晚年,表达了他对逝去的友人和师长的怀念,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经历的孤独与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悼静照堂僧》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悼亡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已故僧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全诗开头以“宾阁灰寒静照新”入题,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寂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停滞。接着“马蹄从此踏京尘”,则把诗人从孤寂的寺庙带入繁华的京城,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内心的孤独感。
诗中“金门乞得诗千首”表现了诗人对文学的渴求与追求,然而“萧寺归时老一身”却让人感受到诗人年华已逝,心中满是惆怅。接下来的“弟了去来浑领袖”展现了诗人在亲友离去后的孤独与责任感,而“交朋存殁半簪绅”则进一步加重了这种孤独,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哀思。
最后两句“西风又剪梧桐叶,不见蒲团旧主人”用西风剪叶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蒲团的缺失则让人倍感失落与寂寞。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生命与时间时的无奈和哀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逝去的哀悼,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交织着孤独与责任,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与惆怅跃然纸上。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金门”指的是: A. 大门 B. 文学的追求 C. 寺庙的所在地
诗中提到的“蒲团”象征: A. 朋友 B. 寂寞 C. 安宁的过去
“西风又剪梧桐叶”表达了: A. 生命的无常 B. 自然的变化 C. 孤独的感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司马光的《悼静照堂僧》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感伤,但前者更为沉重,后者则带有些许的洒脱与宽慰。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