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悼静照堂僧》

时间: 2025-05-04 00:23:49

诗句

宾阁灰寒静照新,马蹄从此踏京尘。

金门乞得诗千首,萧寺归时老一身。

弟了去来浑领袖,交朋存殁半簪绅。

西风又剪梧桐叶,不见蒲团旧主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3:49

原文展示:

悼静照堂僧
司马光

宾阁灰寒静照新,
马蹄从此踏京尘。
金门乞得诗千首,
萧寺归时老一身。
弟了去来浑领袖,
交朋存殁半簪绅。
西风又剪梧桐叶,
不见蒲团旧主人。

白话文翻译:

在寂静的宾阁里,灰尘寒冷,光线新鲜,
马蹄声从此踏上了京城的尘土。
在金色的大门前求得千首诗,
归到萧条的寺庙时已是苍老一身。
弟弟们离去,我却依旧担任着领袖,
与朋友们的交往中,有一半都已去世。
西风又吹落了梧桐的叶子,
不见了蒲团上曾经的主人。

注释:

  • 宾阁:指宾客聚集的地方,诗中这里指的是寂静的寺庙。
  • 马蹄:象征着外界的喧嚣与繁华,代表诗人对京城的回忆。
  • 金门:指寺庙的大门,表示诗人对文采的渴求。
  • 萧寺:指寂静的寺庙,暗示环境的孤寂。
  • 领袖:指在朋友中仍然担当责任的人。
  • 交朋存殁:交往的朋友中,半数已去世,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 蒲团:佛教中坐禅用的垫子,象征着往日的宁静与师父的缺席。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金门”和“蒲团”都和佛教文化密切相关,反映出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逝去的师父的哀悼。同时,西风剪叶的意象则与秋天的萧瑟相联,象征着时光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擅长诗词,作品常富有哲理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司马光晚年,表达了他对逝去的友人和师长的怀念,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经历的孤独与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悼静照堂僧》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悼亡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已故僧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全诗开头以“宾阁灰寒静照新”入题,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寂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停滞。接着“马蹄从此踏京尘”,则把诗人从孤寂的寺庙带入繁华的京城,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内心的孤独感。

诗中“金门乞得诗千首”表现了诗人对文学的渴求与追求,然而“萧寺归时老一身”却让人感受到诗人年华已逝,心中满是惆怅。接下来的“弟了去来浑领袖”展现了诗人在亲友离去后的孤独与责任感,而“交朋存殁半簪绅”则进一步加重了这种孤独,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哀思。

最后两句“西风又剪梧桐叶,不见蒲团旧主人”用西风剪叶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蒲团的缺失则让人倍感失落与寂寞。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生命与时间时的无奈和哀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宾阁灰寒静照新:描绘了寺庙的安静与清冷,给人以孤寂感。
  2. 马蹄从此踏京尘:暗示外部世界的喧嚣与繁华,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
  3. 金门乞得诗千首:表达了对诗歌的向往与追求。
  4. 萧寺归时老一身:反映了岁月的流逝与对生命的感慨。
  5. 弟了去来浑领袖:展示了在朋友离去后,依然承担的责任与孤独。
  6. 交朋存殁半簪绅:揭示了交往中已去世的朋友,增加了失落感。
  7. 西风又剪梧桐叶:象征了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短暂。
  8. 不见蒲团旧主人:强烈的怀念之情,表现出对往昔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西风剪梧桐叶”,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萧瑟。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蒲团”、“马蹄”等,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逝去的哀悼,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交织着孤独与责任,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与惆怅跃然纸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宾阁:象征孤独与内省的空间。
  • 马蹄:象征外界的繁华与喧嚣。
  • 金门:象征对文学与精神追求的渴望。
  • 萧寺:象征内心的孤寂与宁静。
  • 蒲团:象征往昔的宁静与师长的缺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门”指的是: A. 大门 B. 文学的追求 C. 寺庙的所在地

  2. 诗中提到的“蒲团”象征: A. 朋友 B. 寂寞 C. 安宁的过去

  3. “西风又剪梧桐叶”表达了: A. 生命的无常 B. 自然的变化 C. 孤独的感受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怀念。
  • 李白的《夜泊牛津怀古》:表现了对历史和友人的追忆。

诗词对比: 司马光的《悼静照堂僧》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感伤,但前者更为沉重,后者则带有些许的洒脱与宽慰。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怀二十首 其十九 寄婺州喻良能叔奇 斯远兄入城见使君郎中且谒尚书韩先生提属李 寄周畏知 呈陆严州五首 呈叶怀宁陈参军章簿公 曾裘父寄二绝并呈审知一再次韵前以寄曾后寄 对梅有作六首 酬在伯再用书事之韵 以湖州酥秀州木犀面油太和石本观音像送莫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逸驭 豆字旁的字 玉树琼枝 包含肴的成语 艮字旁的字 哈剌契丹 桑枢甕牖 进退履绳 涛澜汹涌 捉笔 倒腾 奉天承运 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鱼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荡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