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瞻彼南山》

时间: 2025-05-01 02:07:01

诗句

瞻彼南山,有梌有棠,维叶牂牂。

君子之燕,笾豆洋洋,鼎俎将将。

百羞阜昌,上下乐康,邦家之光。

君子万年,抚有四荒,受禄无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7:01

原文展示:

瞻彼南山
作者:司马光 〔宋代〕

瞻彼南山,有梌有棠,
维叶牂牂。君子之燕,
笾豆洋洋,鼎俎将将。
百羞阜昌,上下乐康,
邦家之光。君子万年,
抚有四荒,受禄无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山的美丽景象,山上生长着梌树和棠树,树叶繁茂,像牂牂(一种鸟)。君子的宴席丰盛,食物丰富,器具齐全。家国兴旺,人民安乐,国家的光辉。在诗中,君子长寿,治理国家,享受着广袤的土地,接受着无尽的俸禄。

注释:

  • 瞻彼南山:远望南山。
  • :一种果树,亦可指某种植物。
  • :即海棠,常用于比喻美好事物。
  • 维叶牂牂:形容树叶繁密,象声词,形象生动。
  • 君子之燕:指君子在宴请宾客。
  • 笾豆:古代盛菜肴的器皿。
  • 鼎俎:古代烹饪用的器具。
  • 百羞阜昌:形容恭敬、谦恭的态度使国家兴旺。
  • 上下乐康:上下和乐、安康。
  • 邦家之光:国家的光辉。
  • 抚有四荒:安抚四方土地。
  • 受禄无疆:享受无限的俸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其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其诗词风格清新、高远,常以自省和国家为主题。

创作背景:

《瞻彼南山》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国家需要稳定和繁荣。诗中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对君子理想的追求,具有人文关怀和政治理想。

诗歌鉴赏:

《瞻彼南山》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对君子风范的赞美。开篇以“瞻彼南山”引入,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山的自然美与君子的道德理想相辅相成。诗中以“梌”和“棠”象征美好的品质,表达了对君子高尚行为的期盼。

接着,诗人描绘了君子宴会的场景,笾豆与鼎俎的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宴席的丰盛,也暗示了君子在治理国家时的周全与体贴。诗中提到的“百羞阜昌”,表明了对谦逊德行的推崇。

最后,诗句“君子万年,抚有四荒,受禄无疆”抒发了对理想治国的向往,表达了对君子治理国家的信心与期待。整首诗严谨而不失生动,展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瞻彼南山:表达了作者远望南山的情景,设置了一个自然背景。
  2. 有梌有棠:描绘了南山的植物,象征着丰饶与美好。
  3. 维叶牂牂:以生动的声音描绘树叶的繁茂,增强了自然气息。
  4. 君子之燕:转向人文,展示君子的宴会,反映社会风尚。
  5. 笾豆洋洋,鼎俎将将:细致刻画宴席的丰盛,突显君子的礼仪。
  6. 百羞阜昌:强调谦逊的重要性,表明成功的根本。
  7. 上下乐康:描绘了国家安定、人民乐业的美好愿景。
  8. 邦家之光:强调君子为国家光辉的象征。
  9. 君子万年:期望君子的理想能长久延续。
  10. 抚有四荒,受禄无疆:描绘理想的治国景象,期望治理广阔的土地,享受长久的福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百羞阜昌”,用羞谦比喻成功的基础。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声词:如“牂牂”,生动形象,增强了自然描写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强调了君子的道德品质和治理国家的智慧,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与信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自然的美丽。
  • 梌、棠:象征着美好、丰饶和道德。
  • 笾豆、鼎俎:象征着礼仪、宴席的丰富,隐含对社会和谐的期望。
  • 君子:象征着理想的仁者,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治国的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瞻彼南山”中的“瞻”是什么意思?

    • A. 走
    • B. 观察
    • C. 听
    • D. 说
  2. 诗中“君子之燕”指的是什么?

    • A. 君子的宴会
    • B. 君子的朋友
    • C. 君子的书籍
    • D. 君子的理想
  3. “百羞阜昌”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人民富裕
    • B. 君子谦虚
    • C. 自然美丽
    • D. 国家繁荣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高》与《瞻彼南山》:两者均描绘了自然风光,但《登高》更多表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忧愁,而《瞻彼南山》则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静夜思》与《瞻彼南山》:前者抒发思乡情怀,后者则更强调国家与社会的理想,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资治通鉴》相关研究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雨中夜归闻两儿诵书偶成二绝幸明叔先生同赋 晴晚立田间二首 为施衢州作超览堂诗三首 雪中四诗 钟子崧己丑岁簿秩满去今自饶州教授还犹选人 呈黄永新希二首 以予与斯远倡酬诗一卷寄钱伯同运使郎中二首 既绝湖得顺风顷刻已见弁山二首 八月十二夜至十六夜皆无月赋诗三首 其三 周十三丈约同马三丈入青原山赋诗五首以记行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导师 閠字旁的字 夷离堇 隐形手枪 包含徭的词语有哪些 十字旁的字 离削自守 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争长相雄 糹字旁的字 泽被后世 轻尘栖弱草 包含霓的词语有哪些 撞六市 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切齿嚼牙 土虫 穴宝盖的字 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