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6:40
九曲池边,无双亭畔,使君吟眺初回。正见抱琴长啸,卷帙重开。非仙非佛扬州吏,亦诗亦史济南才。堪相对,恰称何郎标格,惟有官梅。迟回。更何处,题斑管,定应校籍兰亭,此日隐囊小几,遥映水苔。羼提阁里容高坐,渔洋山外许谁陪。前身是,好认玉清仙子,金粟如来。
在九曲池旁,无双亭边,你吟唱眺望的情景初现。恰好看到你抱琴高歌,翻开书卷。你既不是仙人也不是佛,乃是扬州的官吏,既有诗才又懂历史,宛如济南的才子。这样的你,真是名副其实,正应称为何郎的标格,只有那官梅显得特别。迟迟归来,更何处可题写诗句,或许应去校对兰亭的文章。今天,我在小几旁隐居,遥望水边的苔藓。在羼提阁里高坐,渔洋山外又有谁来陪伴你?你的前身,真是好认的玉清仙子,金粟如来。
作者介绍:邹祗谟(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于描绘山水人情,作品多具文人气息。其诗风典雅,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对一些文人雅集场景的回忆与向往,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交流和精神生活的重视,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体悟。开篇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九曲池畔的悠然情景,展现了一种宁静的美好。诗中通过“抱琴长啸”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和对艺术的热爱,显示出他对生活的深邃理解。紧接着提到的“非仙非佛”则突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认同与自信,既有文人的才情,又不失为一名官吏的责任感。
接下来的部分通过“官梅”与“兰亭”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向往,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眷恋。最后,诗人以“玉清仙子”和“金粟如来”结束,给人以美好的想象空间,象征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以优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人文气息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与对自然的感悟,表现出清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九曲池边,无双亭畔,使君吟眺初回。”
“正见抱琴长啸,卷帙重开。”
“非仙非佛扬州吏,亦诗亦史济南才。”
“堪相对,恰称何郎标格,惟有官梅。”
“更何处,题斑管,定应校籍兰亭。”
“羼提阁里容高坐,渔洋山外许谁陪。”
“前身是,好认玉清仙子,金粟如来。”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无双亭”意指什么?
诗人对“扬州吏”的描述有什么特殊含义?
诗中提到的“玉清仙子”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