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象耳山二首》

时间: 2025-05-02 14:29:59

诗句

一色青松几万栽,异香薰路带花开。

山门欲别心潜愿,更到蜀中还到来。

到处逢山便欲登,自疑身作住来僧。

徒行至此三千里,不是有缘应不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9:59

原文展示:

过象耳山二首 薛能 〔唐代〕 一色青松几万栽,异香薰路带花开。 山门欲别心潜愿,更到蜀中还到来。 到处逢山便欲登,自疑身作住来僧。 徒行至此三千里,不是有缘应不能。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一片青松林立,数万株青松排列,异香弥漫,路旁花朵盛开。 即将离开山门,心中暗暗许愿,希望再次回到蜀地。 每到一处山前便想攀登,自问是否已成为常住此地的僧人。 徒步行走至此三千里,若非有缘,恐怕难以到达。

注释: 字词注释:

  • 异香:指不同于寻常的香气。
  • 薰路:香气弥漫的道路。
  • 山门:指佛教寺院的外门。
  • 潜愿:暗中许下的愿望。
  • 蜀中:指今天的四川省一带。
  • 住来僧:常住某地的僧人。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作著称,风格多变,涉及自然、人生哲理等多个主题。此诗可能是在他游历四川象耳山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四川象耳山时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青松、花香等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行的向往。诗中的“异香薰路带花开”一句,以香气和花朵为媒介,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感受。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旅行的执着,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青松林的壮观景象,通过“几万栽”强调了数量之多。
  • 第二句通过“异香薰路”和“带花开”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美景。
  • 第三句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时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
  • 第四句则通过“到处逢山便欲登”和“自疑身作住来僧”表达了诗人对旅行的热爱。
  • 第五句通过“徒行至此三千里”强调了旅行的艰辛。
  • 第六句则通过“不是有缘应不能”表达了诗人对旅行的信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异香薰路”比喻山中的香气。
  • 拟人:如“山门欲别心潜愿”中的“心潜愿”。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行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松:象征坚韧和长寿。
  • 异香:象征美好的环境。
  • 花开:象征生机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异香薰路”指的是什么? A. 山中的香气 B. 路旁的香气 C. 花开的香气 D. 松树的香气 答案:A

  2. 诗人为何提到“更到蜀中还到来”? A. 表达对蜀地的喜爱 B. 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C. 表达对旅行的热爱 D. 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B

  3. 诗中的“自疑身作住来僧”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僧人的羡慕 B. 诗人对旅行的热爱 C. 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D.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行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与薛能的《过象耳山二首》: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相关查询

朝中措 太平时 感皇恩·小阁倚秋空 示子遹 朝中措 书巢记 长相思(五之四) 鹧鸪天 鹧鸪天·插脚红尘已是颠 秋波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八的成语 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下一钩子 暖气团 交口荐誉 流离遇合 官样文章 包含竺的词语有哪些 黄龙痛饮 羊字旁的字 包含巨的成语 商鉴不远 同生死,共患难 肀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衣薪 明烛天南 包含木的词语有哪些 斗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