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咏》

时间: 2025-05-07 07:18:04

诗句

春来还似去年时,手把花枝唱竹枝。

狂瘦未曾餐有味,不缘中酒却缘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8:04

原文展示: 春来还似去年时,手把花枝唱竹枝。狂瘦未曾餐有味,不缘中酒却缘诗。

白话文翻译: 春天到来时依然像去年那样,手持花枝吟唱着竹枝词。虽然身体消瘦但从未觉得饮食有味,不是因为醉酒而是因为对诗的热爱。

注释:

  • 竹枝:指竹枝词,一种流行于唐代的民歌体裁,多描写民间生活和情感。
  • 狂瘦:形容因过度专注于某事而导致的身体消瘦。
  • 不缘:不是因为。
  • 中酒:醉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字大拙,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尤以写景抒情见长。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到来时,诗人感受到季节的循环和生活的重复,通过对比去年的情景,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春天的重复和个人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诗歌的深厚情感。首句“春来还似去年时”,表达了时间的循环和生活的重复,而“手把花枝唱竹枝”则描绘了诗人沉浸在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后两句“狂瘦未曾餐有味,不缘中酒却缘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超越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即使身体消瘦也乐此不疲。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春来还似去年时”展现了时间的循环,暗示了生活的重复和不变。
  • 第二句“手把花枝唱竹枝”描绘了诗人沉浸在诗歌创作中的情景,花枝和竹枝词都是春天的象征,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第三句“狂瘦未曾餐有味”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痴迷导致的生活上的忽视。
  • 第四句“不缘中酒却缘诗”明确指出诗人消瘦的原因不是因为醉酒,而是因为对诗歌的热爱,强调了诗歌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春天的重复和个人的变化,突出了诗人对诗歌的执着。
  • 夸张:使用“狂瘦”一词,夸张地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痴迷。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通过对比春天的重复和个人的变化,诗人强调了诗歌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 花枝:春天的象征,代表了生机和美丽。
  • 竹枝词:民歌体裁,代表了诗歌的民间性和生活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手把花枝唱竹枝”中的“竹枝”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民歌体裁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舞蹈 答案:B

  2. 诗中“狂瘦未曾餐有味”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美食的追求 B. 诗人对诗歌的痴迷 C. 诗人对生活的忽视 D. 诗人对健康的担忧 答案:B

  3. 诗中“不缘中酒却缘诗”中的“不缘”是什么意思? A. 不是因为 B. 正是因为 C. 不仅仅是因为 D. 完全不是因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春天,但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 王维的《相思》:描写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情感细腻。

诗词对比:

  • 薛能的《春咏》与杜甫的《春望》对比,前者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对诗歌的热爱,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读和鉴赏。

相关查询

秋宵吟 秋感,寄六禾 秋宵吟 落叶 秋宵吟 秋老矣,京国寒深,蜀山乱久,拈石帚自度腔,为猿鹤讯 秋宵吟 秋宵吟 熄萤 秋宵吟 秋宵吟 丙子守岁 秋宵吟•夜校瞻园诗词续,吷盦寄叙至 秋宵吟 柝声 秋宵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风字旁的字 纵横交错 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莽跳 母字旁的字 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逞怪披奇 鸠盘 行字旁的字 拉人下水 倒八字的字 润浃 吾家 万物更新 尣字旁的字 卤莽灭裂 名山胜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