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3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31:40
原文展示:
送同儒大德归柏梯寺 薛能 〔唐代〕
柏梯还拟谢微官,遥拟千峰送法兰。 行径未曾青石断,拂床终有白云残。 京尘濯后三衣洁,山舍禅初万象安。 薇蕨纵多师莫踏,我心犹欲尽图看。
白话文翻译:
我打算辞去微不足道的官职,远远地想象着在千峰之间送别法兰。 行走的小径从未被青石阻断,拂拭床榻时总留下白云的痕迹。 在京城的尘土洗净后,三衣显得洁净,山中的禅修初启,万物安然。 即使薇蕨众多,师傅们也不必踏足,我的心仍渴望尽览这一切。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字大拙,河中(今山西永济)人。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山水田园诗。薛能在官场上并不如意,多次辞官归隐,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薛能在送别一位名叫同儒的大德归隐柏梯寺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佛教的虔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柏梯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诗中“柏梯还拟谢微官”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决心。“遥拟千峰送法兰”则进一步以千峰为背景,增强了诗的意境。“行径未曾青石断,拂床终有白云残”描绘了山中幽静的小径和禅修生活的宁静。最后两句“薇蕨纵多师莫踏,我心犹欲尽图看”则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山水的无限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柏梯寺的自然山水和禅修生活的宁静,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自然山水的无限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柏梯还拟谢微官”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决心? A. 继续担任官职 B. 辞去官职归隐 C. 追求更高的官职 D. 放弃一切追求 答案:B
“遥拟千峰送法兰”中的“法兰”指的是什么? A. 佛教的法器 B. 佛教的法事 C. 佛教的法师 D. 佛教的法典 答案:A
“行径未曾青石断”一句中的“青石”象征什么? A. 阻断 B. 畅通无阻 C. 坚硬 D. 柔软 答案:B
“拂床终有白云残”中的“白云残”赋予了白云怎样的行为? A. 飘动 B. 停留 C. 消失 D. 拂拭 答案:D
“京尘濯后三衣洁”中的“京尘”比喻什么? A. 京城的繁华 B. 京城的尘土 C. 世俗的纷扰 D. 世俗的洁净 答案:C
“山舍禅初万象安”中的“万象安”象征什么? A. 万物的混乱 B. 万物的和谐 C. 万物的静止 D. 万物的运动 答案:B
“薇蕨纵多师莫踏”中的“师莫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师傅的尊敬 B. 对师傅的轻视 C. 对禅修的超然 D. 对禅修的执着 答案:C
“我心犹欲尽图看”中的“尽图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A. 对官场的渴望 B. 对禅修的渴望 C. 对自然的渴望 D. 对世俗的渴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