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近四绝句 其一》

时间: 2025-05-03 12:39:28

诗句

闰后阳和腊里回,濛濛小雨暗楼台。

柳条榆荚弄颜色,便恐入帘双燕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2:39:28

原文展示

闰后阳和腊里回,
濛濛小雨暗楼台。
柳条榆荚弄颜色,
便恐入帘双燕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腊月之后的阳光和温暖,细细的小雨在楼台上悄然落下。柳枝和榆树的花苞在春风中摇曳,似乎在调皮地展示着它们的色彩,让人不禁担心,双双的燕子会飞入窗帘之内。

注释

  • 闰后:指农历的闰月之后,说明时间已接近春天。
  • 阳和:阳光和煦,春天的气息。
  • 腊里:腊月中,旧历的最后一个月。
  • 濛濛:形容小雨细密、轻柔的样子。
  • 弄颜色:指柳条和榆荚在春风中摇动,展现出颜色。
  • 便恐:于是恐怕,表明了一种担忧的情感。
  • 入帘双燕来:双燕飞入窗帘,象征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风格清新隽永,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正值春回大地之际,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借此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诗歌鉴赏

《春近四绝句 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初现,其意境清新、温和,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欣喜。诗中的“闰后阳和”传达了春天渐渐来临的气息,阳光温暖而和煦,给予人们一种舒适的感觉。接下来的“濛濛小雨”则增添了一种朦胧而细腻的气氛,小雨轻轻地洒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境界,仿佛是春天的低语。

“柳条榆荚弄颜色”中,柳条和榆荚是春天的象征,它们在春风中摇曳,仿佛在展示它们的生命活力。最后一句“便恐入帘双燕来”则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欣喜,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担忧:燕子归来,意味着春天真正的到来,而这又引发了对过去寒冷冬季的回忆。整首诗浑然天成,字句之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切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闰后阳和腊里回:腊月过后,阳光温暖,春天的气息开始回归。
  2. 濛濛小雨暗楼台:细雨轻落,楼台显得朦胧,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3. 柳条榆荚弄颜色:柳条和榆荚在春风中摇曳,展示出它们的色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4. 便恐入帘双燕来:燕子即将归来,诗人对春天的到来既期待又有些担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细雨比作轻柔的低语,增强了氛围。
  • 拟人:柳条和榆荚被赋予了“弄颜色”的动作,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 对仗:如“闰后阳和”与“腊里回”,形成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向往与期待,通过对细雨、柳条和燕子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暖而生机勃勃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光:象征温暖与希望,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 小雨:代表细腻、柔和,增添了一种宁静的气氛。
  • 柳条:象征生命的复苏与蓬勃,表现春天的生机。
  • 燕子:传统上象征春天的使者,代表着希望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阳和”指的是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温暖
    C. 夏天的炎热

  2. “便恐入帘双燕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担忧
    B. 欢喜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柳条榆荚”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热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春晚》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与黄庭坚的《春近四绝句》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杜甫更侧重于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而黄庭坚则表现了对自然美的敏感与享受,二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选择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黄庭坚研究》
  • 《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相关查询

南安军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除夜 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 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 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 莫问卜 代牛言 嘲荆卿 天津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买免 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抱瑜握瑾 名标青史 含血喷人 月锻季炼 火字旁的字 人心丧尽 乃今 订述 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厄字旁的字 印照 釆字旁的字 跃马弯弓 貝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