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三言二首》

时间: 2025-04-27 18:49:33

诗句

八德水,清且美。

荡精神,浸牙齿。

乱云根,众峰里。

掬与斟,随器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9:33

原文展示

八德水,清且美。
荡精神,浸牙齿。
乱云根,众峰里。
掬与斟,随器尔。

白话文翻译

这水清澈而美丽,
荡涤着人的精神,浸润着牙齿。
在乱云的根部,众多山峰环绕。
我捧起水来,随意斟倒,任凭器物的形状。

注释

  • 八德水:指的是一种寓意深厚的水,象征着道德的美好。
  • 荡精神:意为洗涤心灵,心情愉悦。
  • 浸牙齿:比喻水的清甜,可以滋润口腔。
  • 乱云根:形容云雾缭绕的地方,给人一种混沌的感觉。
  • 众峰里:指在众多山峰之间,环境优美。
  • 掬与斟:掬是用手捧水,斟则是将水倒入器皿中,表现出对水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诗风清新自然,风格独特,常以咏物抒情著称。黄庭坚的诗作常反映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具有深厚的哲理内涵。

创作背景

《三言二首》是黄庭坚在某次游历中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心灵的愉悦。诗中描绘的水和山峰,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三言二首》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并引发深层次的思考。诗的开头,"八德水,清且美",直接点明了水的特质,清澈而美丽,象征着道德与纯净。接着,诗人用“荡精神,浸牙齿”来表达水不仅滋润身体,也洗涤心灵,使人感受到一种内外兼修的愉悦感。接下来的“乱云根,众峰里”,展现出自然界的壮丽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阔与神秘。最后一句“掬与斟,随器尔”,则是诗人的一种洒脱态度,强调了对自然的随性与尊重,表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首先是清澈的水,再到环绕的山峰,最后是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山峰则代表着坚韧与高远,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八德水,清且美:直接描绘水的特质,清澈而美丽,寓意丰富。
  2. 荡精神,浸牙齿:表现水的滋润作用,既养生又养心。
  3. 乱云根,众峰里:描绘自然环境的复杂与美丽,增强了空间感。
  4. 掬与斟,随器尔:表达对自然的随和态度,强调心境的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比作道德的象征,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掬与斟”,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排比:通过层层递进的意象,强化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在于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与纯净。
  • :象征变化与无常。
  • :象征坚韧与高远。

这些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八德水”指的是: A. 一种特殊的饮用水
    B. 道德的象征
    C. 山泉水

  2. 诗人在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水的珍惜
    B. 随意与自然的和谐
    C. 对器物的重视

  3. “荡精神,浸牙齿”中的“浸”字可以理解为: A. 沉浸
    B. 浸泡
    C. 灌溉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黄庭坚的《三言二首》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心灵的安宁,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孤独感。两者在主题上虽有差异,但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邑居 闰九月晦日登舟二首 其一 玉堂北栏丛竹 访隐者不遇 章靖冯公哀词 哭公孙子正 还都有感 天台梵才师长吉在都数以诗笔见授因答以转句 提刑劝农使者还嘉州 春晏北园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连底冻 母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龠字旁的字 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熊开头的成语 虎步龙行 鹿字旁的字 双人旁的字 金阁 鸣玉曳组 没面皮 推三推四 冶葛 窃势拥权 堆金叠玉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