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5:0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06:12
昭陵六马
此诗为张耒作。天将刬隋乱,帝遣六龙来。森然风云姿,飒爽毛骨开。飙驰不及视,山川俨莫回。长鸣视八表,扰扰万驽骀。秦王龙凤姿,鲁鸟不足摧。腰间大白羽,中物如风雷。区区数竖子,搏取若提孩。手持扫天帚,六合如尘埃。艰难济大业,一一非常才。维时六骥足,绩与英卫陪。功成锵八鸾,玉辂行天街。荒凉昭陵阙,古石埋苍苔。
在隋朝即将被消灭之时,帝王派遣六匹骏马前来。它们犹如风云般雄伟,毛发飘扬,气势磅礴。奔跑的速度快得连视线也追不上,山河依旧挺立,毫不退让。长鸣声响彻八方,千匹骏马都为之惊扰。秦王的龙凤之姿,鲁国的小鸟根本无法摧毁。马鞍上装饰着大白羽毛,身躯如同风雷般迅猛。那些小人物,竟敢与之争斗,犹如小孩提着玩具。手中挥舞着扫天的扫帚,六合之间如同尘埃般渺小。艰难的事业需要众多非凡的人才。在这个时刻,六匹骏马的腿脚,和英勇的卫士们并肩作战。功成之后,八鸾鸣响,玉辂在天街上行驶。如今,昭陵阙显得荒凉,古老的石头上覆盖着苍苔。
作者介绍:张耒,字子云,号静斋,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因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卓越的艺术风格而受到后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骏马和古代帝王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与对英才的渴望。
《昭陵六马》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帝王的威严与骏马的英姿,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悟及对人才的渴望。诗中“六龙”象征着战马,既具备了力量的象征,又蕴含了历史人物的光辉。诗人在描绘马的英姿时,运用了许多巧妙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腰间大白羽”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传达出勇猛的气势与飒爽的风范。
此外,诗中对“艰难济大业”的反思,揭示出历史的挑战与英雄的责任感。诗的最后一句“荒凉昭陵阙,古石埋苍苔”则带有一丝悲凉,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古今对比,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敬与对未来的期许,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骏马的描绘,体现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英雄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六龙”指代的是:
A. 六匹骏马
B. 六位将领
C. 六个国家
D. 六种风格
“腰间大白羽”中的“白羽”象征:
A. 美丽
B. 威严
C. 力量
D. 速度
“荒凉昭陵阙”表达了:
A. 繁荣
B. 忧伤
C. 战斗
D. 宁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