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3:46
和蔡天启赠文潜之什
秦观 〔宋代〕
蔡侯饱学困千釜,
濯足清江起南土。
剧谈颇似燕客豪,
快夺范雎如坠雨。
东城桥梓未足论,
柏直何为口方乳。
蒋侯山中伴香火,
三年不厌长蔬苦。
平生瑰玮有谁同,
要得张侯三日语。
昼闲那自运甓忙,
时清不用闻鸡舞。
桓荣欢喜见车马,
书册辛勤立门户。
要当食肉似班超,
猛虎何尝窥案俎。
这首诗描绘了蔡天启的学识渊博与处世态度。蔡侯饱读诗书,却在清江边洗脚,象征着他虽然有学问,但不拘泥于形式。他的谈吐犹如燕国的客人那样豪放,能与范雎相提并论。诗中提到东城桥的木材不值得一提,柏树又何必只用口舌来形容。蒋侯在山中伴随着香火,三年不厌倦于清淡的蔬菜,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回想自己一生的辉煌,能与之共鸣的又有谁呢?希望能与张侯聊上三天。白天闲暇时不必忙碌,清晨也不用听鸡鸣。桓荣乐于见到车马,书籍的辛勤使他立足于门庭。想要像班超那样吃肉,猛虎又何曾窥视食案?
作者介绍: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北宋著名词人,与苏轼、李清照并称。秦观的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秦观的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有忧国忧民之情。此时,诗人通过与友人蔡天启的对话,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反思。
这首诗以对话的形式,通过描绘蔡天启的豪放与淡泊,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清江”、“香火”、“书册”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蔡侯在理想与现实间游走,他虽有渊博的学识,却选择在江边洗脚,象征着一种归于自然的生活态度;而蒋侯则在山中淡泊,三年不厌其烦的生活,表明了他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士人对名利的淡薄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相结合,展现了秦观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士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逃避,通过朋友间的对话,表达了对名利与淡泊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