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兴》

时间: 2025-05-04 12:52:51

诗句

古寺高楼暮倚阑,野云不散白漫漫。

好山遮尽君无恨,且作沧溟万里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52:51

原文展示

古寺高楼暮倚阑,
野云不散白漫漫。
好山遮尽君无恨,
且作沧溟万里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寺庙,临近傍晚时分,诗人倚靠在栏杆上,远望着漫天的白云。虽然美丽的山景被云雾遮挡,诗人却并没有怨恨,而是心怀宽广,愿意将视野放远,去看那万里长的沧海。

注释

  • 古寺:古老的寺庙,象征着时间的沉淀和人文的积累。
  • 高楼:高耸的建筑,可能指的是寺庙的塔楼等。
  • :傍晚,表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倚阑:倚靠在栏杆上,表现出一种悠闲的姿态。
  • 野云:自然的云彩,给人一种广阔和自由的感觉。
  • 白漫漫:形容云彩的模糊和广袤,突显出环境的开阔。
  • 好山:美丽的山,代表着自然的壮丽。
  • 遮尽:遮挡一切,表达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 君无恨:对你没有怨恨,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
  • 沧溟:指大海,象征广阔的视野和胸怀。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好山遮尽”可以让人联想到传统诗词中常表现的对自然的感慨,尤其是对被云雾遮挡的山的无奈与欣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洋山人,南宋著名的诗人和爱国者。他一生经历了南宋初年的动荡,作品多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年,陆游在经历了多次政治失意和个人生活的波折后,仍然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中展现了他对人生的豁达与宽容。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写傍晚时分的古寺与野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首句“古寺高楼暮倚阑”,既是对环境的描绘,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倚阑的姿态透露出一种闲适与思索,仿佛在凝视着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野云不散白漫漫”,则通过白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而辽阔的意境,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转到后两句,诗人以“好山遮尽君无恨”,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虽被美丽的山景遮挡,却无怨无恨,显示出内心的豁达与宽广。诗的最后一句“且作沧溟万里看”则传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愿意将视野放宽,去欣赏更远的风景,正如人生的旅途,虽有遮挡,却总有更广阔的未来等待探索。

陆游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寺高楼暮倚阑

    • 描述了诗人傍晚时分在古寺的高楼上倚靠栏杆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野云不散白漫漫

    • 形象地描绘了天边的云彩,给人一种广阔而朦胧的感觉。
  3. 好山遮尽君无恨

    • 虽然美丽的山景被云雾遮挡,诗人却表现出一种淡然与宽容的态度。
  4. 且作沧溟万里看

    • 表达了诗人愿意把目光投向远方,去欣赏更为广阔的海洋,体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沧溟”比作人生,象征着广阔的未来。
  • 对仗:上下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古寺、野云、高楼等意象交织,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与豁达,体现了他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从容与无限的向往。诗人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心灵的自由与对未来的期待,传达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寺:象征着传统文化与历史的积淀。
  • 高楼:代表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
  • 野云: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不可捉摸。
  • 好山:代表着美好与希望,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坎坷。
  • 沧溟:象征着广阔的未来与无尽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陆游
    • D. 白居易
  2. 诗中“好山遮尽君无恨”的意思是?

    • A. 对美丽山景的怨恨
    • B. 对生活的无所谓
    • C. 对景色的欣赏与宽容
    • D. 追求更高的目标
  3. “且作沧溟万里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 A. 忧郁
    • B. 深沉
    • C. 乐观
    • D. 消极

答案

  1. C. 陆游
  2. C. 对景色的欣赏与宽容
  3. C. 乐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陆游)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
    • 陆游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豁达的心态,而杜甫的诗则往往充满了对国事的忧虑与深沉的思考。两位诗人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但都深刻反映了他们所生活的时代。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送郑南进士归洪州 送戚殿丞之任括苍 寄汶阳田告处士 将巡堤堰先寄高邮蒋知军 偶题三首 故殿中侍御史荥阳郑公 省中苦雨 戏题二章述滁州官况寄翰林旧同院 献转运使雷谏议 赠礼部宋员外阁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研精竭虑 臼字旁的字 骗口张舌 二八年华 通前澈后 士字旁的字 寂天寞地 花神 双人旁的字 生命线 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角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动作 包含酲的词语有哪些 非凡 驱遣 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禊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