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5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0:23
春来何处,漠漠烟和雨。望眼入青冥,共翩翔空轻羽。壮怀消尽,冷澹作溪山,天欲语,诗可谱。到纸愁成缕。三间茅舍,何问谁为主。翠墨染须眉,便瞬息形骸尔汝。百年如梦,容易一声钟,昏又晓,今更古。往事都尘土。
春天的到来究竟在何方?朦胧的烟雾中夹杂着细雨。我向远方眺望,目光穿透青空,仿佛轻盈的羽毛在空中翩翩起舞。壮志已然消散,冷淡的景象如溪水和山峦。天似乎想要开口说话,诗句也可以谱写而成。纸上写下的愁苦,仿佛化作一缕轻烟。那三间茅屋,又何必去问谁是主人呢?翠绿色的墨迹染上了我的胡须,瞬息之间已与我形体无关。百年如梦,只需一声钟响,日夜更替,今昔如同古代。往日的事情如今如尘土般被遗忘。
姚华,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体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风格多为清新婉约。
《蓦山溪》写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雨和景色,表现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往事的追忆。此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蓦山溪》是一首意境悠远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春来何处”引入,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仿佛在询问春天的真正意义。接着,诗人描绘了“漠漠烟和雨”的景象,展现了春雨朦胧的美感,给人一种清新、湿润的感觉。
在“壮怀消尽,冷澹作溪山”一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对个人壮志的反思与对冷淡现实的接受。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慨。尤其是“百年如梦,容易一声钟”,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深刻理解,令人感到时间的珍贵与人生的短暂。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翠墨、茅舍等元素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整首诗构建了一种“天欲语,诗可谱”的氛围,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蓦山溪》的作者是哪位?
诗中提到的“壮怀消尽”是什么意思?
诗中“百年如梦”表达了什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