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0:40
放闸二首
作者:苏辙
画舫连樯住,清流泛闸平。
忽看银汉落,仍听夏雷惊。
正柂迟回久,开头取次轻。
滞留初一快,奔驶忽如倾。
不识风涛恐,聊同枕席行。
行逢贱鱼稻,饱食慰平生。
闸空非有碍,水静为谁兴。
开闭偶然弃,喧豗自不胜。
渊停初镜净,势转忽云崩。
脱隘尚容与,投深益沸腾。
玉山纷破碎,陈马急侵陵。
挟版千钧重,浮舟万斛升。
岸摇将落木,鱼困或投罾。
汹涌曾谁止,萧条远欲凝。
力争知必折,少待亦何能。
一发临流笑,微言早服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水流涌动、船只行驶的场景。画舫停靠在岸边,清澈的河水在闸口平静流淌。忽然看到星空下银河倾泻,耳边传来雷声的惊吓。船只因风浪而摇荡,放慢了速度,开始时轻松的行驶变得急促。虽然不知水面下的风涛有多么可怕,但仍然和朋友们共享这段旅程。途中经过稻田,收获了丰盛的鱼虾,生活得意而满足。水闸的空闲并没有造成阻碍,水面的平静又能为谁带来生机。水闸的开启与关闭似乎随意,喧闹的声音也让人难以承受。深渊的水面如初镜般清澈,忽然间却又像云崩一样倾泻而下。水流不断,急速翻腾,山峰破碎,马匹在岸边急速侵袭。沉重的木板被拖动,浮舟如同千钧之重。岸边的树木摇晃,鱼儿窘迫,或许被渔网捕获。汹涌的水流曾几何时能被平息,远方的景象仿佛要凝固。力争的结果总是折损,等待又能得到什么。一声笑在水流中响起,轻声的言语早已铭记在心。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中的水流、银河、雷声等意象,均可以看作是对古代诗歌常见景象的反映,表达了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的诗作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苏辙的晚年,正值北宋政治动荡、社会变迁之际,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水流和舟行,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变化。
苏辙的《放闸二首》通过对水流、船只、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在首首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河流的波动、船只的行驶,以及自然景象的变化,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诗中的“画舫连樯住”一语,生动地展现了船只停靠的情景,而“忽看银汉落,仍听夏雷惊”则通过对银河和雷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安的氛围,暗示人生中的无常与不可预测。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豁达与洒脱。在形式上,诗句的对仗工整,意象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船行水流的景象,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测试:
《放闸二首》的作者是?
诗中“画舫连樯住”描写的是?
诗中的“夏雷”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