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城南杂咏二十首·卷云亭》

时间: 2025-05-07 09:00:51

诗句

云生山气佳,云卷山色静。

隐几亦何心,此意相与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0:51

原文展示:

城南杂咏二十首·卷云亭 张栻 〔宋代〕

云生山气佳,云卷山色静。隐几亦何心,此意相与永。

白话文翻译:

云彩在山间升起,山气显得格外美好;云彩散去,山色显得格外宁静。我倚着几案,心中无思无虑,这种意境与这山色永远相伴。

注释:

  • 云生山气佳:云彩的生成使得山间的气息显得美好。
  • 云卷山色静:云彩的散去使得山色显得宁静。
  • 隐几:倚着几案,指坐着休息。
  • 亦何心:心中无思无虑。
  • 此意相与永:这种意境与这山色永远相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内心的感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城南杂咏二十首》中的一首,描绘了城南山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心境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云彩与山色的变化,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宁静心境的向往。诗中“云生山气佳,云卷山色静”两句,通过对云彩动态变化的描写,展现了山间景色的变幻美。后两句“隐几亦何心,此意相与永”则表达了作者在欣赏自然美景时的超然心境,以及这种心境与自然美景的永恒相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心灵的和谐统一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生山气佳”:云彩的生成使得山间的气息显得美好,这里通过“云生”这一动态过程,赋予山气以生命和美感。
  • “云卷山色静”:云彩的散去使得山色显得宁静,这里通过“云卷”这一动态过程,赋予山色以宁静和平和的特质。
  • “隐几亦何心”:作者倚着几案,心中无思无虑,这里表达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的超然心境。
  • “此意相与永”:这种意境与这山色永远相伴,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永恒欣赏和对宁静心境的持久追求。

修辞手法:

  • 动态描写:通过“云生”和“云卷”的动态描写,赋予自然景色以生命和变化。
  • 对比:通过“云生”和“云卷”的对比,展现了山间景色的变幻美。
  • 象征:通过“云”和“山”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宁静心境的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宁静心境的向往。通过描绘云彩与山色的变化,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与心灵的和谐统一的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着变化和流动,赋予山间景色以生命和美感。
  • 山:象征着稳定和宁静,赋予山色以平和和宁静的特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生山气佳”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云彩的生成使得山间的气息显得美好。 B. 云彩的散去使得山色显得宁静。 C. 作者倚着几案,心中无思无虑。 D. 这种意境与这山色永远相伴。

  2. 诗中“隐几亦何心”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境? A. 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B. 对宁静心境的向往。 C. 心中无思无虑。 D. 对自然与心灵的和谐统一的理解。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表达了作者在读书时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吕祖谦的《题西林壁》:描绘了山间景色的变幻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诗词对比:

  • 张栻的《城南杂咏二十首·卷云亭》与朱熹的《观书有感》: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宁静心境的向往,但张栻的诗更注重表达内心的感悟和哲理思考,而朱熹的诗更注重表达读书时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理解张栻的诗作有帮助。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嵩山 其二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八十四 画溪酒边 读文山诗藁 余将南归燕赵诸公子携妓把酒钱别醉中作把酒 嵩山 其一 居延 醉歌 商山庙 云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业字旁的字 平等互利 倒八字的字 吞声忍恨 打败 貝字旁的字 瓦字旁的字 类毒素 亅字旁的字 执迷不返 章举 率由旧则 逡逡 塌下窟窿 立锥之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