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1:20
永宁诸贤送至鱼凫关
作者:杨慎
远送鱼凫外,离情柰若何。
今晨岐路泣,昨夜烛房歌。
西上滇云影,东流蔺水波。
生还如有日,相伴老渔蓑。
我在鱼凫关外送别你们,离别的情感又该如何承受呢?今晨我在岐路上泪流满面,昨夜在烛光下尽情歌唱。西边的滇云渐渐升起,东边的蔺水缓缓流去。如果有朝一日能再相见,希望能与你共度余生,像老渔夫一样悠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涉及历史典故,但“鱼凫”作为地名在古代文献中常出现,代表着送别与离愁。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止庵,明代文学家,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因其政治活动与文章风格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送别友人的情境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及对未来重聚的期盼,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深度和对人生的思考。
《永宁诸贤送至鱼凫关》是一首抒情诗,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与对友谊的珍视。诗的开头“远送鱼凫外,离情柰若何”,引入了离别的主题,既有对即将分别的感慨,也表达了无奈与愁苦。接着的“今晨岐路泣,昨夜烛房歌”则将时间转向送别的过程,通过对比展示了从欢聚到离散的情感转变,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离愁。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西边的滇云与东流的蔺水,既是对自然的描绘,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命运的无常。最后一句“生还如有日,相伴老渔蓑”,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期望,渔夫的生活象征着宁静与安逸,展现了诗人对友谊长存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将情感与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诗意的意境,呼应了古人对友谊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离情柰若何”中的“柰”字意为:
A. 为什么
B. 如何
C. 何时
D. 何地
诗中提到的“滇云”指的是:
A. 云南的云
B. 天上的云
C. 河边的云
D. 竹林的云
“生还如有日,相伴老渔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于离别的释然
B. 对未来重聚的向往
C. 对现实的无奈
D. 对生活的厌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者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王勃的诗更侧重于对前途的展望,表现出一种豪情与壮志;而杨慎的诗则更深刻地探讨了离别带来的伤感与对友谊的珍惜,情感更为细腻。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永宁诸贤送至鱼凫关》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