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4:23
登殊亭作
作者: 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在大暑时节,我试着登上殊亭。
倚着栏杆还未休息,忽然感觉像是秋天的气息来了。
主人多是闲人,有酒与我共饮。
坐在这里的人没有不同,何必在意醉与醒呢?
我漫无目的地歌唱,无人倾听,随意说话,没人惊扰。
时不时回头一望,心目中仿佛看见辽阔的四海。
谁能守住自己的名利,日子与灾难常相伴。
请你诵读我的心意,让那些迷惑的人听听。
元结,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山水诗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简练、清丽。
此诗写作于夏季炎热时节,作者在殊亭中与朋友饮酒,借景抒情,表达了对饮酒作乐的享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渗透着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登殊亭作》是一首表达诗人心境与自然融合的佳作。诗人以大暑的时节为背景,展示了他在高处俯瞰的视野和内心的感受。开篇以“时节方大暑”引入,立即让人感受到季节的炎热,接着通过“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表现出一种突然的清凉感,仿佛秋天的气息已悄然降临,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感知能力。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与友人共饮,流露出一种无所顾忌、随意洒脱的态度。“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宁静。这里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酒与诗的陪伴。最后几句“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更是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看淡,认为人生的苦乐并存,名利地位并不能持久,反而是内心的平和最为重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远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态度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淡泊对名利的执念,强调自然与人心的融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诗中的“殊亭”指的是什么?
A. 特别的亭子
B. 一种花
C. 一种饮料
答案:A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
B. 淡泊
C. 怨恨
答案:B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自由
C. 忧伤
答案:B
元结的《登殊亭作》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的美,但元结更注重于人与环境的内心感受,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融合。两者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但风格各异,元结更为洒脱,王维则更为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