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漫歌八曲。小回中》

时间: 2025-08-03 23:18:15

诗句

丛石横大江,人言是钓台。

水石相冲激,此中为小回。

回中浪不恶,复在武昌郭。

来客去客船,皆向此中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23:18:15

原文展示:

丛石横大江,人言是钓台。
水石相冲激,此中为小回。
回中浪不恶,复在武昌郭。
来客去客船,皆向此中泊。

白话文翻译:

在大江的中央,横亘着一片石头,人们称之为钓鱼台。水流与石头相撞激起涟漪,正是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回旋。回旋中的浪潮并不凶险,正好位于武昌的城郭之中。来的人和离去的船只,都停泊在这个地方。

注释:

  1. 丛石:指的是一片片聚集在一起的石头。
  2. 钓台:指可以钓鱼的地方,象征着风景优美。
  3. 水石相冲激:水流与石头相撞、冲击,产生波浪。
  4. 小回:指水流回旋的地方,通常是水流较为平缓之处。
  5. 武昌郭:指武昌的城墙,代表了安全的地方。
  6. :停泊,指船只停靠的动作。

典故解析:

“钓台”在古诗中常用来描绘宁静的生活场景,象征着隐逸的生活和自然的和谐美。武昌是长江沿岸的重要城市,以其美丽的水景和历史文化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结,字公辅,号孟郊,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态的观察。

创作背景:诗作于唐代,反映了作者在江边钓鱼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漫歌八曲·小回中》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流畅的节奏,描绘了江边石头与水流碰撞形成的美丽场景。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丛石横大江”描绘了自然的伟大与静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水石相冲激”则展现了水流的活力与变化,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此诗不仅描述了自然的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最后一句“皆向此中泊”则隐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表达了对归宿感的渴望。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丛石横大江:描绘出江面上突兀的石头,暗示了自然的雄伟。
    • 人言是钓台:人们认为这里是钓鱼的好去处,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亲近。
    • 水石相冲激:水流和石头相撞,产生了波浪,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 此中为小回:在此形成了一个小的回旋水域,给人一种安全感。
    • 回中浪不恶:在这个回旋里,波浪并不凶险,意在表现出自然的温和。
    • 复在武昌郭:地点设定在武昌的城郭,给人以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感受。
    • 来客去客船:描写了往来的人与船,展现了生活的气息。
    • 皆向此中泊:所有的船都在这里停泊,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头称为“钓台”,形象生动。
    • 拟人:水流与石头的冲击仿佛在进行一场对话。
    • 对仗:如“来客去客”,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平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丛石:象征着稳定与坚固,反映自然的永恒。
  • 大江:代表着宏伟与广阔,象征着生命的旅程。
  • 钓台:隐喻宁静的生活状态。
  • :象征着变化与动荡,反映生活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钓台”是指什么?

    • A. 一处钓鱼的地方
    • B. 一片石头
    • C. 一座山
    • D. 一条河流
  2. 诗中“回中浪不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失望
    • B. 对自然的敬畏
    • C. 对安全感的渴望
    • D. 对旅行的期待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绘了更为壮阔的山河景象,而元结的《漫歌八曲·小回中》则更侧重于细腻的水边景色和人情气息。两者都展现了自然之美,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结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雪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 发湘州赠亲故别诗三首 其三 送柳吴兴竹亭集诗 同柳吴兴何山 赠周散骑兴嗣 酬别江主簿屯骑 赠杜容成 登二妃庙 行路难·洞庭水上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渠的词语有哪些 出神入化 灰质 生字旁的字 吞刀刮肠 卵翼之恩 衣字旁的字 克字旁的字 行走如风 刑械 西字头的字 诏示 色阵 突驰 三框儿的字 付之一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