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云和》

时间: 2025-05-02 13:25:27

诗句

非琴非瑟亦非筝,拨柱推弦调未成。

欲散白头千万恨,只消红袖两三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5:27

原文展示:

云和
非琴非瑟亦非筝,
拨柱推弦调未成。
欲散白头千万恨,
只消红袖两三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渴望与对过往情感的追忆。诗中提到的乐器并不是琴、瑟或筝,尽管拨动弦柱,却始终无法调和出心中所想的旋律。诗人心中积蓄着无数的遗憾,想要将这些情感释放,但只需红袖轻声一唱,便能唤起心底的千般苦楚。

注释:

  • 非琴非瑟亦非筝:指的不是琴、瑟或筝这类乐器。表明所用乐器的特殊性或模糊性。
  • 拨柱推弦调未成:拨动乐器的弦,但始终调不出想要的旋律,表达内心的不满与无奈。
  • 欲散白头千万恨:想要释放心中积压的千种恨意,白头暗指年老或经历的沧桑。
  • 只消红袖两三声:只需红袖轻轻一唱,便能唤起心中所有的感慨与情绪。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红袖”可以理解为美好的女性形象,象征着与情感相关的音乐、歌声。古代女子常以红袖服饰为美,代表柔情与温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语言通俗易懂,关注民生,擅长抒情,且风格多变。白居易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均有广泛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可能是在回忆往昔的情感经历时创作的。诗中的音乐元素暗示着诗人与过去情感的纠缠与难以释怀。

诗歌鉴赏:

《云和》通过音乐这一载体,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诗开头以“非琴非瑟亦非筝”设定了一个独特的音乐场景,突出了诗人对传统乐器的否定,暗示他所渴望的音乐并非普遍的旋律,而是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接着“拨柱推弦调未成”则表明尽管尝试了许多,心中的期盼仍未实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失落。

后两句“欲散白头千万恨,只消红袖两三声”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白头的“恨”是对往昔岁月的无奈与悔恨,而红袖的歌声则是诗人心中那一份难以忘怀的情感寄托,简单的几声歌唱能够唤醒内心深处的万千情感。整首诗通过音乐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非琴非瑟亦非筝:明确表明所用乐器并非传统乐器,暗示一种独特的心境。
  2. 拨柱推弦调未成:虽有尝试但无法达到内心的期盼,表达出一种无奈感。
  3. 欲散白头千万恨:渴望释放内心的怨恨与不甘,暗含了对岁月的无奈。
  4. 只消红袖两三声:轻柔的歌声能够唤起内心深处的情感,强调音乐的力量与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乐器与情感相联系,以音乐象征内心的情感波动。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与和谐,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象征:红袖象征柔情,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音乐与情感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缅怀与难以释怀的心情。音乐成为了情感的载体,让诗人得以在旋律中追忆往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琴、瑟、筝:象征传统与文化的乐器,代表音乐的古典美。
  • 红袖:象征女性之美与柔情,暗示与情感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有哪些?
    • A. 琴 B. 笛 C. 瑟 D. 筝
  2. “欲散白头千万恨”中“白头”指什么?
    • A. 年老 B. 头发白 C. 感情 D. 歌声
  3.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释放心中情感?
    • A. 音乐 B. 诗歌 C. 画画 D. 舞蹈

答案:

  1. A、C、D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云和》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均涉及情感与音乐的主题,但前者更加强调内心的纠结与音乐的作用,而后者则表现出对自然与孤独的思考,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夏日十二首 暇日六咏其三{柳絮} 京师废宅 和柳郎中舒州潜庵二首 春寒二首 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 绝句二首 离京后作七首 自上元后闲作五首 獐猿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身字旁的字 染旧作新 卢橘 包含婵的词语有哪些 長字旁的字 羣士 奸狡诡谲 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兀字旁的字 硬碰硬 窝伴 米字旁的字 提纲振领 巛字旁的字 不眠之夜 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长风破浪 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舍本从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