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汴堤莺》

时间: 2025-07-29 02:25:36

诗句

古堤多长榆,落荚鹅眼小。

其下迅黄流,其上鸣黄鸟。

安知舟中人,黑鬓日已少。

千里归大梁,玉笙闻{上穴下叫}窕。

终朝不成曲,幽响在林表。

莫羡沙路行,金鞭驰袅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2:25:36

原文展示:

汴堤莺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古堤多长榆,落荚鹅眼小。
其下迅黄流,其上鸣黄鸟。
安知舟中人,黑鬓日已少。
千里归大梁,玉笙闻上穴下叫窕。
终朝不成曲,幽响在林表。
莫羡沙路行,金鞭驰袅袅。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堤岸上长满了榆树,树荚落下像鹅眼一样小。
树下流动着急促的黄水,树上则有黄鹂在欢唱。
谁知道船中人,鬓发已渐渐变黑。
千里归乡的大梁,听得见玉笙在山洞里轻声叫唤。
整日都无法奏成曲调,幽幽的回响在树林外面。
不要羡慕沙路上疾行的人,金鞭在风中轻扬飘荡。

注释:

  • :一种树木,常生长在河边。
  • 鹅眼:形容树荚形状小,像鹅的眼睛。
  • 迅黄流:迅速流动的黄色河水。
  • :鸟叫声。
  • 安知:如何知道。
  • 黑鬓:黑色的鬓发,喻指年华渐逝。
  • 千里归大梁:形容远道归家的情景。
  • 玉笙:一种乐器,通常用来演奏优美的乐曲。
  • 上穴下叫窕:形容声响悠扬动人。
  • 终朝:整天。
  • 不成曲:无法奏成乐曲。
  • 幽响:隐隐的声音。
  • 莫羡:不要羡慕。
  • 金鞭驰袅袅:形容马的奔跑,金鞭在风中摇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约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白华,宋代诗人,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梅尧臣生活在宋朝初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逐渐发展。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汴堤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古堤、黄流和黄鸟,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生动的自然环境。古堤上长满了榆树,细小的树荚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动,黄水急促流淌,黄鸟在树上欢唱,这些意象构成了诗人眼中美好的自然图景。

然而,诗人并不止步于自然的美,而是通过“安知舟中人,黑鬓日已少”引入对人生的思考。舟中的人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随着岁月的流逝,鬓发渐黑,人生的无常感油然而生。诗人在“千里归大梁”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借助“玉笙闻上穴下叫窕”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对美好音乐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蕴含了对人生短暂与归属感的深刻思考。诗人以宁静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使得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邃而有分量,最终在“莫羡沙路行,金鞭驰袅袅”中,提醒人们不要羡慕他人的生活,而应珍惜自己的生活与经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古堤多长榆:描写古老的堤岸上长满了榆树,展现自然景色。
    2. 落荚鹅眼小:形容榆树的果荚,增添细节。
    3. 其下迅黄流:流动的河水,表现动感。
    4. 其上鸣黄鸟:鸟儿的鸣叫声,增添生机。
    5. 安知舟中人:引出对人的思考。
    6. 黑鬓日已少:反映时光流逝,人生无常。
    7. 千里归大梁:对故乡的思念。
    8. 玉笙闻上穴下叫窕:音乐的优美,增添情感。
    9. 终朝不成曲:无法奏成曲调,心情复杂。
    10. 幽响在林表:隐约的声音,表现孤独感。
    11. 莫羡沙路行:提醒人们珍惜自己的生活。
    12. 金鞭驰袅袅:描绘马奔跑的姿态,象征自由。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鹅眼”形容树荚,生动形象。
    • 拟人:黄鸟的鸣唱,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千里归大梁,玉笙闻上穴下叫窕”,对称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描写与对人生的反思,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榆树:象征坚韧与长久,古堤的榆树代表了岁月的积淀。
  • 黄流: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带有动感。
  • 黄鸟:象征自由与快乐,带来生机。
  • 黑鬓:生命的流逝与时光的无情。
  • 玉笙:象征美好音乐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安知舟中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幸福
    C. 忧伤
    D. 疑惑

  2. 诗中提到的“千里归大梁”象征什么? A. 乡愁
    B. 旅行的快乐
    C. 友情
    D. 青春

  3. “莫羡沙路行”的意思是: A. 羡慕他人的生活
    B. 不要羡慕他人的生活
    C. 追求自由
    D. 感慨人生

答案

  1. D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春望》:对国家和故乡的感怀。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色,但梅尧臣更多地融入了人生哲思,而王之涣则更注重景色的壮丽和壮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尧臣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临丞挽诗 用黄侍郎韵题宇文发运瑞萱亭二首 题归宗寺 约书院诸友过石洞津检校堤役 题牟节叟介寿堂和刘左史韵 三峡桥 水调歌头·冬至子之半 次韵李参政见遗生日 满江红 次韵西叔兄咏兰 湖北提刑林寺丞赴召以书索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谷字旁的字 边论 畏友 短褐穿结 包字头的字 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瞒天讨价 厂字头的字 包含碳的词语有哪些 户字头的字 漏光 刀字旁的字 骨寒毛竖 将高就低 干晷 任重致远 包含圻的词语有哪些 张大其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