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0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2:25
伐桑
梅尧臣
二月起蚕事,伐桑人阻饥。
已伤持斧缺,不作负薪非。
聊给终朝食,宁虞卒岁衣。
月光无隔碍,直照破荆扉。
在二月开始养蚕的季节,砍桑树的人因饥饿而停下工作。
手中的斧头已因伤而缺,不愿意再背负柴薪。
只求能填饱肚子,何必担心年末的衣服?
月光没有遮挡,直照破旧的荆棘门。
作者介绍:梅尧臣是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绘乡村生活,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农民在生活困境中的艰辛,尤其是在特定的季节里,农民们为养蚕而砍伐桑树的场景,展现了对生存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思考。
《伐桑》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梅尧臣通过对农民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农民在艰难环境中求生存的状态。诗中,二月的春光象征了新的开始,但却伴随着农民的饥饿与疲惫。诗人通过“伐桑人阻饥”引入了主题,表现了农民为生计所迫的无奈和辛酸。整首诗透出一种对劳动者的同情与理解,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
诗中的“已伤持斧缺”一语,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艰苦条件下的窘迫,斧头的缺损象征着生活的困顿,反映了他们对生计的无力感。同时,“聊给终朝食,宁虞卒岁衣”则传达了对于温饱的渴望,反映了农民的朴实与现实。这种对生活的真实写照,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情味与生活的厚度。
最后,月光的描写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美好,尽管生活艰辛,但在月光的照耀下,希望与光明依然存在。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使读者在体会农民苦难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丝安慰与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民生活困境的深刻体察与同情,展示了生活的艰辛与努力求生的决心,传达了在逆境中仍然怀有希望的积极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描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月光”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