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彭郎小姑祠》

时间: 2025-04-27 18:49:35

诗句

山与矶名从地志,姑兼郎号出江民。

世间称谓无真实,闻说双祠自有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9:35

原文展示:

题彭郎小姑祠
作者: 晁补之

山与矶名从地志,
姑兼郎号出江民。
世间称谓无真实,
闻说双祠自有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山和矶的名字来自地方志,姑姑与郎的称号是从江边的百姓那里得来的。世间的称谓并不真实,听说这双祠堂本身就有神灵存在。

注释:

  • 山与矶: 指山和矶(江边的突起地),是地理特征。
  • 姑兼郎: 指姑姑和郎君,两个不同的称谓。
  • 江民: 江边的百姓。
  • 称谓: 这里指社会中对人或事物的称呼。
  • 双祠: 指两个祠堂,供奉神灵的地方。

典故解析:

“姑兼郎”可能指代某对神灵或历史人物的结合,反映了地方信仰与民间传说的交织。双祠的存在,体现了对神灵的崇拜和人们对历史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承望,号惟庵,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多体现对民间文化的关注,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地方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晁补之对彭郎小姑祠的游览之际,表达了对当地文化和信仰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民俗的热爱和对历史的追问。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四句,展现了山与江的自然景观与人文信仰的结合。开篇提到“山与矶”,直接将自然景象引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提到“姑兼郎”,引发对历史人物的联想,体现了地方传说的丰富性。最后两句则提出对称谓的质疑,似乎在暗示,真正的神灵并不在于世俗的称呼,而是存在于人们的信仰和心中。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晁补之对民间文化的敬仰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山与矶名从地志: 说明山和岸的名称是根据地方志记载的,强调了地理与历史的联系。
    2. 姑兼郎号出江民: 这里提到的“姑”和“郎”是地方民众对某种神灵或历史人物的称呼,反映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3. 世间称谓无真实: 表达对称谓的反思,认为名字并不能完全代表事物的真实本质。
    4. 闻说双祠自有神: 听说这两个祠堂本身就有神灵,自然与信仰的结合,暗示信仰的力量。
  • 修辞手法: 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山与矶”与“姑兼郎”,增加了诗的韵律感。隐喻的使用让读者思考名与实之间的关系。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地方信仰与人文历史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民间文化的尊重与思考,展现了对真实与虚名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 象征自然的雄伟与永恒。
  • : 表达江边的独特景观与人文气息。
  • 姑与郎: 代表民间信仰中的神灵,体现人们对生活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姑兼郎”是指什么?
    A. 两个地方
    B. 两个神灵
    C. 两个历史人物
    D. 两种食品

  2. 诗中“世间称谓无真实”表达了什么观点?
    A. 称谓非常重要
    B. 名字并不能代表真实
    C. 所有人都应有名字
    D. 只要有名字就有神灵

  3. 这一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地方文化的反思
    C. 对历史的怀念
    D. 对人生的思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探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 李白的《庐山谣》:表现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思考。

诗词对比:
晁补之的《题彭郎小姑祠》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前者更多地涉及民间信仰与历史,后者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代文化与民俗》
  • 《山水诗的艺术表现》

相关查询

摸鱼儿(寿东轩) 昼锦堂(荷花) 水龙吟(效稼轩体招落梅之魂) 洞仙歌(对雨思友) 如梦令 喜迁莺(金村阻风) 沁园春(次强云卿韵) 解佩令(春) 行香子·舟宿兰湾 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肤不生毛 彐字旁的字 耳目非是 戛釜撞瓮 八字旁的字 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音字旁的字 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撇旁的字 行虫 平愉 入临 芸署 精力 靣字旁的字 包含堪的词语有哪些 八恒河沙 有道之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