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4:08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月上西窗,书帏静灯明又减。
水漏涩铜壶香烬,夜霜如雪。
睡眼不曾通夕闭,梦魂争得连宵接。
念碧云川路古来长,无由越。
鸾钗重,青丝滑。
罗带缓,小腰怯。
伊多感那更,恨离伤别。
正是少年佳意气,渐当故里春时节。
归去来莫教子规啼,芳菲歇。
月光照在西窗上,书帏静谧,灯光渐渐暗淡。
水漏的声音沉涩,铜壶上的香烬如同夜霜般洁白。
我睡眼朦胧,昨夜未能安眠,梦中魂魄争取连夜相接。
想到碧云间的山川,路途自古漫长,无法跨越。
鸾钗在发间沉重,青丝如丝般滑。
罗带松缓,小腰显得娇怯。
对她的感情愈发深厚,恨离别之痛。
正是青春年少的豪情,逐渐迎来故乡的春天。
归去时别让杜鹃啼叫,花香已然消逝。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2年-1129年),字景升,号山人,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词、诗、文,作品多描绘江南水乡的风光,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满江红(寄内)》创作于晁补之的晚年,正值其人生经历的沉浮。诗中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爱人的深情,同时也反映出对时光流逝和离别之痛的感慨。
《满江红(寄内)》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生命、时间和故乡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月上西窗”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仿佛一切都在月光下沉静,只有心中的思念在悄然蔓延。接下来的描写,诗人通过“水漏涩铜壶香烬,夜霜如雪”展现了夜晚的寒冷和内心的孤寂,香烬的微弱光芒与夜霜的冷冽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随后,诗人以“念碧云川路古来长,无由越”表达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心中对漫长路途的无奈感慨,显示出一种无法逾越的隔阂。接着,诗人细腻地描绘了爱人的形象,“鸾钗重,青丝滑”,在细节中透出深情,展现了对爱人的依恋与珍视。
最后几句,诗人以“归去来莫教子规啼,芳菲歇”收束全诗,既表达对归乡的期待,又流露出对离别的哀伤,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晁补之在情感抒发上的深厚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念、离别、青春为主题,传达了对故乡和爱人的深情,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主题是什么?
A. 思念与离别
B. 喜悦与欢聚
C. 争斗与胜利
诗中提到的“鸾钗”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丽与身份
C. 离别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归乡的喜悦
B. 对未来的期待
C. 离别的痛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