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4:36
再用韵和陈伯比二首二
作者:晁补之
筑台危可瞰垧牧,
朝来小雨犹十上。
虽无峻岭有修竹,
不减山阴同放浪。
青门正尔堪邵平,
云中何必须魏尚。
小池更广勿近墙,
畏与浊渠同滉漾。
在高台上可以俯瞰田野和牧场,
今天早上的小雨仍然是十上。
虽然没有高耸的山岭,却有修长的竹子,
这并不减弱山阴的放浪情怀。
青门就在这里,正好可以与邵平相对,
云中何必非得有魏尚呢?
小池更宽广,不要靠近墙边,
害怕与那浑浊的水渠同样漂浮不定。
诗中提到的“魏尚”,历史上是指魏国的一个人物,象征着一种高贵的身份;“邵平”则可能是指一种理想化的地方或状态。诗人通过对比,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思考。
晁补之(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宋理宗宝祐年间),字子文,号山人,晚号白华山人,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间的词人、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渴望。
此诗以高台为起点,展开了一幅清新的自然画卷。首句“筑台危可瞰垧牧”,引人入胜,既有高处俯瞰的快感,又暗含一种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诗人用小雨的描写,给人带来一丝清新感,仿佛置身于雨后的宁静世界。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虽然提到“虽无峻岭有修竹”,却赋予竹子一种独特的美,表明即使没有高山,仍然能在自然中找到乐趣。这里的“放浪”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青门正尔堪邵平”来引入对理想生活的思考,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最后一句“小池更广勿近墙”,则是劝诫人们要远离那些污浊的环境,体现了一种追求清净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喧嚣的反思,传达出一种追求清净、自由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修竹”象征什么?
“筑台危可瞰垧牧”中,“筑台”指的是什么?
诗中“云中何必须魏尚”表达了什么情感?
在杜甫的《望岳》中,诗人通过对高山的描写来表达对自然的崇敬,而晁补之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