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5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8:38
颜色盛时人自怜,颜色衰时人见弃。
人心不可凭,女色焉足恃。
未笄化为石,不愿从夫婿。
厌华喜质如梁鸿,布衣操臼当相从。
君不见汉家天子刘文叔,郭后容衰亦遭逐。
何如山头化石不嫁老亦足。
当容颜艳丽时,别人会对我自怜;但一旦容颜衰退,便会被人抛弃。
人心是不可依靠的,依赖女人的美色又有什么用呢?
我尚未长成,宁愿化作石头,也不愿随从丈夫。
我厌恶华丽,喜爱质朴,如同古人梁鸿,宁愿衣着朴素,操持家务去相伴。
你难道没有看到,汉朝的皇帝刘文叔,郭后虽然美丽,最终也遭到了抛弃?
不如在山头化为石头,也不愿嫁给老头,这样也算足够了。
作者介绍:艾性夫,宋代诗人,因其作品多表达对女性命运的思考而受到关注。他的诗风常带有独特的社会批判意识,关注个体的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封建社会女性地位较低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描写,反映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与对女性独立精神的赞美。
此诗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女性自我价值的认同。诗开头以“色盛人自怜,色衰人见弃”揭示了女性美貌的脆弱和依附于他人的尴尬处境,继而指出人心的不可靠,暗示女性应当自立自强,而不是寄希望于短暂的容颜。诗中提到的“未笄化为石”,不仅表现了对婚姻的拒绝,更象征着对自我价值的坚守。
接着,借用历史人物梁鸿的事迹,表达了对质朴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最后以“何如山头化石不嫁老亦足”作结,展现了女性宁愿选择孤独,也不愿屈从于传统婚姻的决绝态度,令人深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传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化为石”象征坚守自我)、对仗(如“厌华喜质”)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批判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倡导女性的独立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表达了对美貌与内涵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梁鸿”代表了什么?
A. 权力
B. 质朴
C. 美丽
D. 财富
诗的最后一句“何如山头化石不嫁老亦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婚姻的向往
B. 对孤独的厌倦
C. 对独立的向往
D.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