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9:20
夹湖枕一阁,梦寐荷花香。
水明自生夜,非月非曙光。
连林受风籁,迥若天琴张。
澄宇忽萧瑟,古悲起傍徨。
我魂招未归,钟声一何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湖边小阁楼中,梦中闻到荷花的香气。水面在夜色中明亮,既不是月光照耀,也不是黎明的光辉。树林在风中轻轻摇曳,远远看去像是天上的琴弦在弹奏。天空忽然变得萧瑟,古老的悲伤情绪在心中涌起,使我感到徘徊不定。我魂魄尚未归来,钟声显得格外清冷。
作者介绍:陈曾寿,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雅致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身处湖边阁楼,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和内心的孤寂。时代背景下,文人们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十一夜月》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孤寂。诗的开头,诗人以“夹湖枕一阁”引入,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恬静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梦寐荷花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荷花的香气仿佛在梦中萦绕,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美好。
然而,随着“水明自生夜,非月非曙光”的出现,诗人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夜色的明亮并非月光的照耀,而是另一种神秘的存在,暗示了内心的迷惘与不安。接下来的“连林受风籁,迥若天琴张”则将自然的声音与音乐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和谐之美,但这种和谐并未能消解内心的苦闷。
随着诗句的推进,“澄宇忽萧瑟,古悲起傍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澄澈的天空反而显得更加冷清,古老的悲伤情绪再次浮现,使得全诗沉浸在一种惆怅的氛围中。最后一句“我魂招未归,钟声一何凉”则以钟声的清冷作为结尾,意象深远,表现出诗人在宁静中感受到的孤单与无奈。这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孤独与存在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夜晚湖边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夹湖”指的是什么?
“我魂招未归”中的“魂”指的是什么?
诗中为何钟声显得“凉”?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十一夜月》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