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十一夜月》

时间: 2025-05-02 03:59:20

诗句

夹湖枕一阁,梦寐荷花香。

水明自生夜,非月非曙光。

连林受风籁,迥若天琴张。

澄宇忽萧瑟,古悲起傍徨。

我魂招未归,钟声一何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9:20

原文展示:

夹湖枕一阁,梦寐荷花香。
水明自生夜,非月非曙光。
连林受风籁,迥若天琴张。
澄宇忽萧瑟,古悲起傍徨。
我魂招未归,钟声一何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湖边小阁楼中,梦中闻到荷花的香气。水面在夜色中明亮,既不是月光照耀,也不是黎明的光辉。树林在风中轻轻摇曳,远远看去像是天上的琴弦在弹奏。天空忽然变得萧瑟,古老的悲伤情绪在心中涌起,使我感到徘徊不定。我魂魄尚未归来,钟声显得格外清冷。

注释:

  • 夹湖:指湖泊夹在两岸之间的地方。
  • 梦寐:指在梦中,形容梦境深沉。
  • 荷花香:荷花的香气,代表夏季的气息。
  • 水明:水面明亮,形容夜晚的宁静。
  • 非月非曙光:既不是月亮的光辉,也不是晨曦的光芒。
  • 连林:连绵的树林。
  • 风籁:风吹动树木发出的声音。
  • 天琴:比喻美妙的音乐。
  • 澄宇:清澈的天空。
  • 萧瑟:形容冷清、凄凉。
  • 古悲:指古老的悲伤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曾寿,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雅致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身处湖边阁楼,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和内心的孤寂。时代背景下,文人们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诗歌鉴赏:

《十一夜月》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孤寂。诗的开头,诗人以“夹湖枕一阁”引入,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恬静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梦寐荷花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荷花的香气仿佛在梦中萦绕,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美好。

然而,随着“水明自生夜,非月非曙光”的出现,诗人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夜色的明亮并非月光的照耀,而是另一种神秘的存在,暗示了内心的迷惘与不安。接下来的“连林受风籁,迥若天琴张”则将自然的声音与音乐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和谐之美,但这种和谐并未能消解内心的苦闷。

随着诗句的推进,“澄宇忽萧瑟,古悲起傍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澄澈的天空反而显得更加冷清,古老的悲伤情绪再次浮现,使得全诗沉浸在一种惆怅的氛围中。最后一句“我魂招未归,钟声一何凉”则以钟声的清冷作为结尾,意象深远,表现出诗人在宁静中感受到的孤单与无奈。这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孤独与存在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夹湖枕一阁:湖泊环绕着一座小阁楼,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环境。
  2. 梦寐荷花香:梦中弥漫着荷花的香气,暗示着诗人的美好愿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3. 水明自生夜,非月非曙光:水面在夜晚显得明亮,但并不是月光或黎明的光辉,表现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4. 连林受风籁:树林在风中摇曳发出声音,象征着自然的和谐。
  5. 迥若天琴张:形容树林的声音如同天上的琴弦,展示出自然的美妙。
  6. 澄宇忽萧瑟:清澈的天空突然显得萧瑟,暗示了一种内心的孤独感。
  7. 古悲起傍徨:古老的悲伤情绪浮现,使人感到迷惘。
  8. 我魂招未归,钟声一何凉:诗人的灵魂尚未归位,钟声显得格外清冷,进一步突显了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比作音乐,如“天琴张”,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感。
  • 拟人:将风与树林结合,赋予自然以生命,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夜晚湖边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荷花:代表纯洁、美好和对生活的向往。
  • :象征变化与生命的流动。
  • 钟声:代表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夹湖”指的是什么?

    • A. 湖泊
    • B. 小阁楼
    • C. 两岸
    • D. 荷花
  2. “我魂招未归”中的“魂”指的是什么?

    • A. 灵魂
    • B. 记忆
    • C. 感情
    • D. 思绪
  3. 诗中为何钟声显得“凉”?

    • A. 天气寒冷
    • B. 代表孤独
    • C. 时间流逝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C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但更倾向于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在夜晚的背景中,表达了对亲情的眷恋与思考。两者都体现了夜晚的意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十一夜月》这首诗!

相关查询

释奠诗应令 释奠诗应令 释奠诗应令 释奠诗应令 释奠诗应令 释奠诗应令 长相思·长相思 长相思二首杂言 其二 长相思二首杂言 其一 杂曲三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教唆犯 歹字旁的字 一熏一莸 拂衣远去 割席分坐 毚檀 雨字头的字 革字旁的字 认死扣儿 黄字旁的字 私信 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消症 如鱼离水 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履的词语有哪些 乙字旁的字 猥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