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2:17
御柳新黄已迸条,
宫沟薄冻未全消。
人间今日春多少,
只看东方北斗杓。
新发的柳芽已然冒出了嫩黄,
宫沟里的薄冰尚未完全融化。
今天人间的春天有多少呢?
只要看东方的北斗星就知道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以“新法”著称,提倡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改革,主张实用主义的诗歌风格,重视现实生活与社会问题。
《御柳》创作于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在经历了严寒的冬季之后,春天的到来让人感到欣喜,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御柳》是一首表现春天来临的诗作,通过描写柳树新芽和冰雪融化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复苏。诗中用“新黄已迸条”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柳条象征着生命的重新开始。而“宫沟薄冻未全消”则揭示了春天的到来并非一蹴而就,冬天的残余依然存在,显示了自然界的循环与变化。
“人间今日春多少”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思考,带有一种哲学式的反问,似乎在探讨春天的意义与价值。最后一句“只看东方北斗杓”则以北斗星作为时间和季节的象征,暗示着诗人通过观察星辰来把握春天的到来。这种用天文现象来表达人生哲理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深的意蕴。
整体而言,《御柳》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体现了王安石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受。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春天的来临与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的期盼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王安石对现实的敏感与哲学思考。
《御柳》的作者是谁?
诗中的“新黄”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北斗杓”象征什么?
对比王安石的《御柳》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现了春天的主题,但《御柳》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哲理思考,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注重情感的抒发与人生的感慨,体现出不同的诗风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