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9:21
理公岩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西来识得此云根,
终此云根护法门。
由晋尚传斯语在,
到今休想旧岩存。
天开教观香灯盛,
人仰胡僧相貌尊。
行果芟教荆棘尽,
分明只手破沉昏。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理公岩这一圣地的崇敬与思考。诗人提到,西方传来的云根(佛教教义的根基)能够保护法门。自晋朝以来,这些教义就一直传承至今,但旧日的岩石已难以再存。如今天开,教义光明,香灯高照,人们仰望那些尊贵的和尚。诗人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去除教义中的荆棘杂草,清晰地破除昏暗的迷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和佛教思想结合而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佛教的理解与思考,常常在诗中探讨宇宙、人生与宗教的关系。
创作背景: 《理公岩》是诗人对理公岩这一佛教圣地的观察与感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佛教的重视以及对传统教义的思考。
《理公岩》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揭示了佛教教义的传承与演变。诗人在开篇就以“西来识得此云根”引入主题,强调了佛教教义的根基来自于西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旧有的信仰与教义已不复存在,这种历史的变迁让人感慨。在“天开教观香灯盛”中,诗人描绘了现今教义的光辉与繁盛,令人感受到一种希望与向上的力量。最后两句更是将诗人对教义的理解与个人的修行结合,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决心去除教义中的杂念与迷雾,追求清晰的智慧。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都表现出一种对佛教深刻的理解与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教义传承的思考,强调了信仰的重要性,并提倡通过个人努力去除无明与困惑,追求智慧与光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云根”指的是什么?
“天开教观香灯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胡僧”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理公岩》的全面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