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8:07
原文展示:
夏日杂兴四首 张耒 〔宋代〕
隔墙泉下是东溪,细溜涓涓入我池。 一部笙箫寒竹响,百年风雨古槐姿。 果悬幽槛朱初熟,蔓度空墙翠欲垂。 野趣转深身愈老,故应寂寞畏人知。
白话文翻译:
隔着墙的泉水下是东溪,细小的水流涓涓流入我的池塘。 寒竹发出的声音像笙箫一样,古槐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姿态依旧。 果实悬挂在幽静的栏杆上,刚刚成熟,藤蔓越过空墙,翠绿的叶子快要垂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野趣的喜爱越来越深,因此应该保持寂寞,害怕被人知道。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夏日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他对野趣的喜爱和对寂寞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寂寞生活的向往。诗中“隔墙泉下是东溪,细溜涓涓入我池”描绘了宁静的水景,而“一部笙箫寒竹响,百年风雨古槐姿”则通过声音和姿态的描写,赋予了自然景物以音乐和历史的韵味。后两句“果悬幽槛朱初熟,蔓度空墙翠欲垂”进一步以色彩和形态的变化,展现了夏日的生机和诗人的闲适心境。最后一句“野趣转深身愈老,故应寂寞畏人知”则表达了诗人随着年龄增长,对野趣的喜爱愈发深厚,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隐逸的情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寂寞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夏日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展现了自然的美和生活的闲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隐逸的情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一部笙箫寒竹响”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诗中“百年风雨古槐姿”中的“古槐”象征着什么? A. 历史和沉稳 B. 生命力和延伸 C. 成熟和收获 答案:A
诗中“野趣转深身愈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野趣的喜爱愈发深厚 B. 对世俗的疏离感 C. 对寂寞生活的向往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