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4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45:34
地瘠久荒芜,驱童且荷锄。
诛茅仍遣瘴,汲水旋栽蔬。
瓟酱调应晚,莼羹兴渐疏。
秋高宜日涉,不必问丹书。
这片土地长时间贫瘠荒凉,驱赶小孩,一起拿着锄头干活。
砍掉杂草仍然要防瘴气,汲水后迅速栽种蔬菜。
晚餐时酱料的调配也简单,莼菜羹的兴致渐渐减少。
秋天高空明朗,适合出游,不必再去问那本丹书。
洪皓(约1100年-约1150年),字景升,号梦溪,南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他以诗才闻名,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展现出对自然和农耕文化的热爱。洪皓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文环境的深刻思考。
《浈阳寓居》是洪皓在南宋时期所作,描绘了他在乡村隐居时的生活状态。此时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寄情于自然,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浈阳寓居》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首句“地瘠久荒芜”便勾画出了土地的贫瘠,暗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人们的艰辛。诗中的“驱童且荷锄”表现出一种劳动的景象,诗人不仅参与务农,还引导孩子们一起劳动,体现了对未来的希望和责任感。
接下来的“诛茅仍遣瘴,汲水旋栽蔬”则是描述了农作过程中的细节,表现了诗人对土地改造的努力和对生活的坚持。尽管环境艰难,诗人仍然勤劳地追求生计,这种精神令人感动。
“瓟酱调应晚,莼羹兴渐疏”则隐含着对生活简单化的感慨,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繁忙与简单也随之变化。最后“秋高宜日涉,不必问丹书”则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淡然态度,强调了自然和现实生活的重要性,诗人不再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理想,而是享受当下的生活。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佳作。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珍惜,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满足。诗人通过简单的劳动与生活场景,反映了对自然、劳动和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驱童”指的是什么?
A. 驱赶动物
B. 让孩子们一起干活
C. 让孩子们玩耍
“秋高宜日涉”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读书
B. 旅行
C. 劳作
诗中提到的“丹书”象征什么?
A. 书籍
B. 理想与现实
C. 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