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4:54
次韵曹子方运判雪中同游西湖
作者:苏轼 〔宋代〕
词源滟滟波头展,清唱一声岩谷满。
未容雪积句先高,岂独湖开心自远。
云山已作歌眉浅,山下碧流清似眼。
樽前侑酒只新诗,何异书鱼餐蠹简。
这首诗描写了在雪中游览西湖的情景。湖面波光粼粼,仿佛在轻轻展开,清脆的歌声在岩谷间回荡,似乎连雪都还没堆积,就已经将诗句提升得很高。并非只有湖水让人心醉,云山的景色也使人心远神游。远处的云山如同轻柔的歌眉,山下清澈的流水仿佛是明亮的眼睛。在酒樽前,畅饮美酒吟作新诗,和书写鱼类的简册相比,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兼擅诗、词、散文。苏轼的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著称,常常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苏轼在西湖游玩时,正值大雪纷飞。他与友人同游,感受到雪中游玩的乐趣,便即兴作诗,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抒情的表达,展现了苏轼在雪中游西湖的独特体验。诗的开头以“滟滟波头展”开场,生动的湖面波光与雪景形成对比,诗人用“清唱一声岩谷满”来渲染清脆的歌声在山谷间回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明朗的氛围。接下来的“未容雪积句先高”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敏感。诗人不仅陶醉于湖水的美丽,更被云山的景色所感动,展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第三联“云山已作歌眉浅,山下碧流清似眼”则是对自然景色的进一步描写,将云山与清流比作歌眉与眼睛,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最后一联通过“樽前侑酒只新诗”来表达与友人共同饮酒作诗的乐趣,强调文学与饮酒的密切关系,既是对生活的享受,也是对友谊的珍视。
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一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一种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苏轼的豁达与洒脱。诗中的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惜,通过雪中游西湖的美好体验,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诗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以及对生活乐趣的追求。
诗中“滟滟波头展”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雪景
b. 湖面波光
c. 山谷回声
诗中的“云山”与“碧流”分别象征着什么?
a. 友谊与爱情
b. 理想与现实
c. 远方与清晰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友谊的珍惜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