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6:34
金陵
作者: 胡会恩 〔清代〕
建业曾传半壁安,秦淮呜咽暮涛寒。
六朝寂寞青山在,十庙阴沈画壁残。
禾黍故墟屯铁马,烟花南部失雕阑。
隔江玉树歌声断,更有哀弦向月弹。
金陵的安宁曾在建业的半壁之地,如今秦淮河的水声低泣,傍晚的波涛显得寒冷。六朝的繁华已然寂寞,只有青山依旧屹立,十座庙宇阴沉,遗留下的画壁也变得残破。禾黍的故乡曾屯聚着铁马,而烟花之地如今失去了雕花的栏杆。隔着江面,玉树琵琶的歌声已然断绝,更有那悲伤的琴声在月光下悠然弹奏。
胡会恩,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以抒情诗见长,作品多有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乱之际,诗人借景抒怀,通过金陵的历史与现状描绘出个人的忧伤与惆怅,反映了对故国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金陵》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文情怀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沧桑。诗的开头便以“建业曾传半壁安”引入,提醒读者曾经的繁华如梦,现如今却已成往事。在这短短的几句中,诗人用“呜咽”与“寒”来形容秦淮河,表现出对过往光阴的哀伤与无奈。
接下来的描写,诗人通过“六朝寂寞青山在,十庙阴沈画壁残”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沉重感,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如今只剩下青山和破败的庙宇。禾黍与烟花的对比,展现了农田的富饶与城市的繁华的失落,象征着生活的变迁。
最后两句“隔江玉树歌声断,更有哀弦向月弹”将读者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有对往昔美好的追忆,也有对失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故都的眷恋与对历史的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故土的眷恋,通过对南京金陵的描绘,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伤。
“建业”是指哪个城市?
A. 北京
B. 南京
C. 上海
诗中提到的“六朝”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汉代
B. 唐代
C. 东吴及南朝
诗中“秦淮呜咽”中的“呜咽”形容的是:
A. 河水的声音
B. 风的声音
C. 人的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