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8:01
原文展示:
醉后寄山中友人 于鹄 〔唐代〕
昨日山家春酒浓,野人相劝久从容。 独忆卸冠眠细草,不知谁送出深松。 都忘醉后逢廉度,不省归时见鲁恭。 知己尚嫌身酩酊,路人应恐笑龙钟。
白话文翻译:
昨天在山中的家中,春酒香浓,山野之人相劝饮酒,态度从容。 独自回忆脱下帽子,躺在细草上入睡,不知是谁将我送出了深密的松林。 醉后遇见了廉度,却忘记了归家时见到鲁恭的情景。 即使是对知己,也嫌自己醉得太过分,路人们恐怕会嘲笑我行动迟缓。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和自然风光,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饮酒后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饮酒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诗中“独忆卸冠眠细草”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而“不知谁送出深松”则增添了一丝神秘和超脱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对醉后状态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俗的疏离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和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独忆卸冠眠细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B. 对世俗的厌倦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自然的恐惧
诗中“不知谁送出深松”增添了怎样的氛围? A. 神秘感 B. 欢乐感 C. 悲伤感 D. 紧张感
诗中“知己尚嫌身酩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醉态的自嘲 B. 对知己的感激 C. 对世俗的疏离 D.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