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3:48
《长相思》 听莺声。惜莺声。客里鸟声最有情。家山何处青。问归程。数归程。行尽长亭又短亭。征衫脱未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心似箭的情感。听到黄莺的鸣叫,特别珍惜这莺声,因为在外的鸟鸣最让人感到情意绵绵。故乡的山水在哪里呢?我向归途询问,数算着回家的路程。经过长亭又短亭,依旧未能脱去征衣,归心似箭却尚未能成行。
徐霖,宋代著名词人,生平较少记载,但以抒情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对故乡的思念。
此诗创作于作者在外游历时,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家的渴望交织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思乡的情感。
《长相思》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深刻的思乡之情。首句“听莺声。惜莺声。”通过听觉感受引入,营造了一个春意盎然的氛围,莺声的美好与珍贵正如对故乡的思念。接下来的“客里鸟声最有情”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现出在外游子的孤独与对故乡的向往。
“家山何处青”一句,问句的形式使得思乡之情更加迫切与无奈,仿佛在询问命运,寻找那片熟悉的青山绿水。然而,归途的艰辛在“问归程。数归程。”中得以体现,旅途漫漫,似乎无尽,长亭短亭的描述则让人感受到行路的疲惫与对家的渴望。
最后一句“征衫脱未成”更是点明了作者心中的矛盾与无奈,虽已身在途中,却迟迟未能脱去征衣,象征着对家的不舍与归心似箭的急切。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家的渴望,令人感同身受。
听莺声。惜莺声。:通过“听”与“惜”两个动词,表现出诗人对黄莺鸣唱的珍视,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客里鸟声最有情。:身为客人在外,鸟声带来的情感共鸣显得格外动人,流露出孤独的思乡情绪。
家山何处青。:发出疑问,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青山的色彩与故乡的生机相联系。
问归程。数归程。:通过询问和计算,显示出对归家的焦虑与期待。
行尽长亭又短亭。:长亭与短亭的交替描绘了旅途的艰辛,象征着无尽的旅程。
征衫脱未成。:最后一句揭示了归家的无奈,未能换下征衣,象征着归心似箭却未能如愿的心情。
拟人:莺声被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界的声音与人心相连。
对仗:如“长亭又短亭”,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反复:使用“听”、“惜”以及“问”、“数”反复增强了情感的深度与强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归家的迫切愿望。通过细腻的意象与生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情感基调,反映了人们在外游历时对家乡的眷恋与对归途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鸟声是什么鸟的声音?
A. 百灵鸟
B. 黄莺
C. 燕子
D. 夜莺
诗中提到的“家山”指的是什么?
A. 朋友的家
B. 祖国的山河
C. 自己的故乡
D. 旅行的目的地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思乡与无奈
C. 失落
D. 忧愁
答案:1-B; 2-C; 3-B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徐霖的《长相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徐霖的表现更为细腻,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带出深刻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多地通过直接的情感宣泄来表达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