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8:43
苍烟野水接长林,喜见高人有远心。
仙舫不妨时到岸,佛楼犹可晚供吟。
清泉白石知何世,翠竹黄花意亦深。
坐久西峰明月上,共论钟磬已沉沉。
苍茫的烟雾与野水相连,延绵的树林中,我喜见高人心怀远志。
仙船随时都可以靠岸,佛塔也可以在晚间吟唱。
清澈的泉水与白色的石头,不知流淌了多少个时代;
翠绿的竹子与金黄的花朵,情意也深厚无比。
在西峰坐久了,明月升起,大家一起讨论那沉沉的钟声。
释今湛,明代著名的僧人和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其诗歌风格清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思。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览山水之间,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高人志向的赞赏及对自然和宗教的思索。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山水、植物与人文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哲理。首句“苍烟野水接长林”,描绘了广袤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暗示诗人心中对自然的向往。接下来的“喜见高人有远心”则引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志向高远之人的钦佩,展现了人类追求卓越的精神。
“仙舫不妨时到岸,佛楼犹可晚供吟”两句,将神仙与佛教文化结合,象征着人在追求理想与信仰生活中的自由与闲适。这种悠然自得的情境,恰恰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最后的“坐久西峰明月上,共论钟磬已沉沉”,不仅展现出诗人对友人共话的珍视,更寓意着人们在月光下对人生与信仰的深刻思考,钟声的沉沉传递出一种时光的厚重与人生的沉淀,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理想与信仰的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高人”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有理想的人
C. 自然中的生物
D. 远方的山川
“仙舫不妨时到岸”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仙船不需要停靠
B. 理想可以随时实现
C. 船只不需要靠岸
D. 仙人不愿意停留
诗中提到“钟磬”,它象征的是:
A. 时间的流逝
B. 人生的哲理
C. 寺庙的声音
D. 生命的结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