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0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8:40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孤独的梧桐树在寂静中发出微弱的声音,简单而朴素地传达着深邃的真理。
仿佛在琴弦的指尖外,我看见了那些远古的人。
意境远达,虽然经历了风雪的困苦,但春天的江山总会来到。
高朋满座的宴会尚未结束,谁能分辨其中的道理和智慧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提及的“古人”可能指代古代的贤者或音乐家,象征着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传承。同时,诗中提到的“高宴”可能与古代士人聚会吟唱的场景有关,反映了社会交往中的智慧和哲理。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7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其作品多以边塞诗、咏史诗见长,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琴》这首诗写作于王昌龄的晚年,彼时他处于政治动荡和个人失意之中,借琴声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孤桐与琴声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古人智慧的追思。诗的开头描写了孤独的梧桐树,象征着诗人在现实中的孤立无援与内心的空灵;而琴声则是诗人心灵深处的声音,传达出对真理的探寻与对古文化的怀念。第二句通过“仿佛弦指外”的描写,表现出一种似乎能够触及历史的想象,使人感到诗人对古人的敬仰。
诗中提到的“意远风雪苦”则反映了诗人的人生经历,虽然经历了困苦,但“时来江山春”的乐观态度又体现了他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最后两句通过“高宴未终曲”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在聚会中的孤独与思考,质问谁能真正理解这曲中的深意。这种思考不仅是对个人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的批判,表现出诗人对智慧与政治才能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怀、对古文化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深刻反映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思考与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孤桐”象征什么?
A. 热闹的场景
B. 孤独与坚韧
C. 朋友相聚
D. 自然景色
“高宴未终曲”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思考
C. 反思人生
D. 对过去的怀念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风景的描绘
B. 对古人的追思与未来的希望
C. 生活的烦恼
D. 友谊的珍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琴》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是表达孤独情感的作品。王昌龄通过琴声与古人的联系展现对文化的思考,而李白则通过酒与月的意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两者在孤独主题上有所相似,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