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1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13:49
示寂颂
释法忠 〔宋代〕
六十六年,游梦幻中。
浩歌归去,撒手长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释怀,六十六年的生命仿佛是在梦中游历,最后以豪迈的歌声告别,放手一切,归于空灵。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梦幻”与“浩歌”都可引申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类似于古代哲人关于人生短暂、虚无的论述。
释法忠,宋代高僧,以其诗作闻名,强调佛教思想与人生态度结合。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写作于释法忠晚年,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感悟与释然,亦是对他所经历的人生的一种总结与告别。
《示寂颂》以其简练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开头的“六十六年”不仅是对个人年华的总结,也是对生命旅程的概括。此处的“游梦幻中”更是将人生的虚幻与无常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一场梦境,令人倍感惆怅。
接下来的“浩歌归去”则展现出一种豪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自信与洒脱。此处“浩歌”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吟唱,也是对未来的召唤,充满了力量与希望。而“撒手长空”则是对一切执念的放下,象征着向自在与解脱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虽短却意蕴深厚,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与超脱,令人感受到一种平和与宁静的力量。
整首诗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释怀,强调了对生命的珍视与超然,以及对未来的向往与希望。
诗人提到“六十六年”,这是指他的什么?
“游梦幻中”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观?
“撒手长空”意味着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