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0:19
作者: 王昌龄 〔唐代〕
盛才膺命世,高价动良时。
帝简登藩翰,人和发咏思。
神仙去华省,鸳鸯忆丹墀。
清净能无事,优游即赋诗。
江山纷想象,云物动葳蕤。
逸气刘公干,玄言向子期。
多惭汲引速,翻愧激昂迟。
相马如何恨,登龙返自疑。
风尘吏道迫,行迈旅心衰。
拙疾徒为尔,穷愁欲问谁?
秋风一片叶,朝镜数茎丝。
州县甘无取,丘园悔莫追。
琼瑶生箧笥,光景借茅茨。
他日青霄里,犹应访所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盛才得以承命于世,才华横溢,却因时代的高价而动荡不安。皇帝亲自选择人才,诗人心中涌动着对人间和谐的思考。神仙远去,情人却在丹墀思念,诗人希望在清净中无所事事,悠游自在地写诗。江山如画,万物生机勃勃,逸兴飞扬,诗人对刘公干的才情钦佩不已,对子期的深思更是向往。然而,诗人自觉才智不够,心中惭愧。对马的情感与登龙的自疑,交织着风尘仆仆的羁旅生活与内心的疲惫。对于无尽的追求与困惑,诗人感到无可奈何,秋风落叶,数根丝线般的思绪飘散。对于州县的利益不屑一顾,却对丘园的追忆感到悔恨。珍贵的瑶台只存在于心底,光阴借着茅草而过。时光流逝,未来的日子里,仍然希望能再访知音。
王昌龄(698年-759年),字少白,号阳春,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代表作有《出塞》、《从军行》等。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国家、民族的关心和对理想的追求。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创作于王昌龄仕途浮沉之际,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融入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哲理,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事业与友谊的多重感悟。开篇即以“盛才膺命世”引入,表达对命运的感慨。诗人虽然才华横溢,却感到时代的动荡与无奈,内心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诗中对神仙和鸳鸯的描写,既表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反映了对人间情感的眷恋。
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对刘公干与子期的提及,折射出他对才华与知音的渴望与敬仰。诗人自觉才智不足,心中愧疚,这种内心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深刻表达出士人对时代的无奈与对自我的怀疑。
最后,秋风的意象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思考,琼瑶与青霄的描写则象征着理想的遥不可及。整首诗在反思与追求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表现出王昌龄深厚的艺术造诣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对友谊与人生的思索中,融入了对祖国与自然的热爱,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情感。
王昌龄的《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理想的追求
B. 对爱情的渴望
C. 对时光的感慨
D. 以上皆是
“秋风一片叶”中的“叶”意象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
B. 人生的短暂
C. 季节的变换
D. 友谊的深厚
诗中提到的刘公干与子期代表了什么?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才华与知音的向往
C. 对理想的放弃
D. 对现实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