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9:18
送制置发运唐子方学士
梅尧臣
本以谏诤称,今以财赋用。
所为各有能,何必於兹重。
东南周万里,海陆竭煮种。
敛之为公上,岂是与民共。
民方苦久弊,将缺太平颂。
有利得设施,无不可抑纵。
大都守绳墨,曷异虱处缝。
从来许国心,曾未苟禄俸。
愿无输羡余,终亦归侍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现状的看法。诗人认为,古代士人以谏诤著称,而现在却为财赋而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何必在此事上过于重视?东南地区广阔,海陆皆可耕种,然而所收集的财富却都上缴给国家,与民众何益?民众长期遭受苦难,正缺乏太平的歌颂。只要有利益,就可以设立制度,没有什么不可以抑制或放纵的。大多数人都在遵守规矩,这与虱子在缝隙中一样毫无区别。自古以来,有志于国家的人,未曾贪图俸禄,希望不再输送多余的财富,最终能够归于侍从。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德润,号香严,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古体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关注社会民生,常以忧国忧民为主题。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政治腐败、民生困苦时期。诗人通过对比古今,表达对当时政治的失望与无奈。
梅尧臣在《送制置发运唐子方学士》中,通过对比古今士人的角色转变,揭示了当时社会对财富与权力的追逐。他指责当权者忘却了为民服务的初心,转而追求个人利益。诗中提到“东南周万里,海陆竭煮种”,展现了富饶的土地,然而这些财富却未能惠及民众,反而被上缴给国家,这种矛盾引发了诗人的深思。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每两句形成一对,既有逻辑的连贯性,又展现了诗人的思考深度。诗人在结尾部分强调了自己愿无输羡余的心愿,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通过对“羡余”的抨击,诗人明确表达了对当权者的批判,并期望一个能让人人共享财富的社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展现了诗人对当时官场腐败、民生困苦的深刻关切,表达了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渴望,强调了士人的责任与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南”象征什么?
A. 繁荣与希望
B. 贫困与落后
C. 战争与动乱
“无不可抑纵”中“抑纵”指的是什么?
A. 制止与放纵
B. 容忍与宽恕
C. 反对与支持
诗人希望士人不再贪图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俸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