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5:07
细声从峤足,幽淡浸香墀。
此境未开日,何人初见时。
耗痕延黑藓,净罅吐微澌。
应有乔梢鹤,下来当饮之。
细细的泉水声从山峦下流出,幽静淡雅的水流浸润着香气四溢的台阶。这个地方在阳光尚未升起的时候,谁又是第一个见到它的呢?水面上有黑色的苔藓延展,清澈的水流从缝隙中涌出,发出微弱的声响。想必在高高的树梢上,应该有鹤鸟飞下来,来这里饮水吧。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其描写的意境与道教、佛教中对自然的崇尚密切相关,表现了隐士生活的恬静与清雅。
作者介绍: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山水,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其诗风清新高远,擅长描绘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士人追求隐逸、崇尚自然的风潮,诗人通过对通寺下泉的描写,表达对静谧生活的向往。
《信州闻通寺题僧砌下泉》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山水诗,展现了曹松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泉水的细腻声响,给人以幽静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新绝俗的环境中。“细声从峤足”,是对泉水声的细致描写,声声入耳,令人心神宁静。“幽淡浸香墀”,则通过描写水流浸润台阶,表现出泉水的清澈与香气的弥漫,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
“此境未开日,何人初见时”一句,既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惊奇,也引人思考隐士生活的孤独与清静。接着,“耗痕延黑藓,净罅吐微澌”几句,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痕迹与苔藓的生长,表现出自然界的细腻之美。最后两句则引入了鹤鸟的形象,象征着清逸与超脱,暗示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雅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唐代士人对山水的崇尚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泉水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士人追求清静、超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细声从峤足”中的“峤”指的是:
A. 河流
B. 山
C. 平原
D. 森林
“幽淡浸香墀”中的“香墀”指的是什么?
A. 殿堂
B. 台阶
C. 院落
D. 水池
诗中提到的“乔梢鹤”象征着:
A. 忧伤
B. 自由与理想
C. 冒险
D. 亲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