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4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45:53
郡斋读经
作者:羊士谔 〔唐代〕
壮龄非济物,柔翰误为儒。
及此斋心暇,翛然与道俱。
散材诚独善,正觉岂无徒。
半偈莲生水,幽香桂满炉。
息阴惭蔽芾,讲义得醍醐。
迹似桃源客,身撄竹使符。
华夷参吏事,巴汉混州图。
偃草怀君子,移风念啬夫。
翳桑俄有绩,宿麦复盈租。
圆寂期超诣,凋残幸已苏。
解空囊不智,灭景谷何愚。
几日遵归辙,东菑殆欲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学问的思考。年轻时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柔弱的笔杆误以为能成为儒者。如今在斋房中心境悠闲,清静自得,和道理相融合。散落的材料固然独特而善良,真正的觉悟难道没有追随者吗?半个偈语如同莲花生于水中,幽香的桂花弥漫在炉中。消沉的阴影让我惭愧,而讲授道理让我得到了真谛。身影似桃源的客人,手里拿着竹简作为符咒。华夏与夷狄交杂政务,巴蜀与汉地的地理图混淆。偃草心怀君子之志,转变风气思念节俭的人。遮蔽的桑树不久会有收成,过冬的小麦也会再次丰盈。圆寂的时间超出了预期,枯萎的生命竟然又苏醒。解开空囊不明智,消灭景谷的追求何其愚蠢。几日沿着归途,东边的田地几乎要荒芜。
作者介绍
羊士谔,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模糊,诗作多反映个人的哲学思考与对道德的追求。他的诗风常带有淡泊名利的情怀。
创作背景
在唐代,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使得许多文人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羊士谔的《郡斋读经》表达了在斋房中读书的闲适与对道理的追求,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内心修养的重视。
《郡斋读经》展现了羊士谔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道理的追求。诗中通过对比年轻时追逐功名与现在的心境悠闲,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诗人以“壮龄非济物”开篇,直接表明年轻时并非为了物质利益,而是误认为柔弱的文笔能成为儒者。接着,诗人转向描述他在斋房中的宁静和与道理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心灵的自由与安宁。
诗中提到的“半偈莲生水,幽香桂满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在修行中获得的精神享受,莲花与桂花象征着清雅与高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在后面的部分,诗人提到“华夷参吏事,巴汉混州图”,则反映了当时政局的复杂与动荡,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批判。
整首诗带有浓厚的哲学思考,既有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有对社会的反思与批判。在结尾部分,诗人用“几日遵归辙,东菑殆欲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整体来看,诗歌不仅仅是个人心境的抒发,更是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反思,使其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思想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人生的价值与追求,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道理的追求,揭示了在浮躁的社会中对真理与人性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壮龄非济物”意思是:
A. 年轻时追求物质利益
B. 年轻时不追求物质利益
C. 年轻时追求名利
“幽香桂满炉”中的“桂”指的是:
A. 树木
B. 一种花香
C. 食物
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态度是:
A. 满意
B. 思考与批判
C. 忽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