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再游南华有祖师衣钵》

时间: 2025-05-07 09:46:56

诗句

达磨将身带履归,殷勤分付钵和衣。

更和衣钵将归去,免与中原讲是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6:56

诗词名称: 再游南华有祖师衣钵

作者: 曾丰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达磨将身带履归,
殷勤分付钵和衣。
更和衣钵将归去,
免与中原讲是非。

白话文翻译:

达磨大师准备带着鞋子回去,
殷切地交代着衣钵的事。
再把衣钵带回去,
免得与中原的人争论是非。

注释:

  • 达磨: 释迦牟尼的传人,禅宗的创始人,象征着禅宗的传承。
  • : 指佛教僧人用来乞食或盛放食物的器具,象征修行的生活。
  • : 指僧衣,象征出家人的身份和修行。
  • 中原: 指中国的中心地区,常用来代指士人、学者或政治中心。

典故解析:

  • 达磨传衣: 这是禅宗中的一个重要典故,达磨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了后继者,象征着法脉的传承。
  • 南华: 指南华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是禅宗重要的道场之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曾丰,宋代诗人,活跃于南唐时期,其诗作多表现对佛教的理解和生活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曾丰再游南华寺时,表达了他对禅宗思想的思考及对尘世是非纷争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达磨及其衣钵的描写,表达了对禅宗的深刻理解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诗中,达磨作为禅宗的祖师,既是一个历史人物,也是一个象征,代表着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达磨在临终时将衣钵托付,显示出他对法脉传承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弟子的殷切期望。诗的最后两句更是直言不讳,表达出对中原人事争议的不屑与回避,显示出诗人对纷扰世界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展现了佛教文化对诗人心灵的滋养,以及他对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通过达磨这一形象,曾丰传达了对传承、归属和内心平静的追求,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超然的精神追求与宁静的力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达磨将身带履归": 达磨大师准备返回,表达出对归属的渴望。
    • "殷勤分付钵和衣": 达磨在临终时,认真交代衣钵,象征着法脉的传承。
    • "更和衣钵将归去": 进一步强调将衣钵带走的意愿,显示出对修行的执着。
    • "免与中原讲是非": 表达对尘世纷争的逃避,强调内心的宁静。
  • 修辞手法:

    • 对仗: "钵和衣"与"衣钵将归"形成对仗,增强了句子的韵律感。
    • 象征: 钵与衣作为佛教修行的象征,代表着传承与修行的生活。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达磨的形象,探讨了传承与归属的主题,强调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出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 达磨: 象征着传承与智慧的化身。
  • 衣钵: 象征着修行者的身份与职责。
  • 中原: 象征着世俗的纷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达磨是谁的传承者?

    • A. 佛教的创始人
    • B. 道教的神仙
    • C. 儒家的先知
  2. "中原"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乡村
    • B. 政治中心
    • C. 文化发源地
  3. 诗中表现的态度是什么?

    • A. 对世俗的热爱
    • B. 对争斗的厌倦
    • C.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南华山》 - 另一个关于南华山的诗作,探讨禅宗思想。
  • 《禅僧》 - 反映修行生活的诗歌。

诗词对比:

  • 曾丰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现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但曾丰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而白居易则更关注于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通论》
  • 《禅宗与文学》

相关查询

昭君怨 昭君怨 游池 昭君怨 悼亡 昭君怨 原上柳 昭君怨 昭君怨 昭君怨 戏讯西屏 昭君怨 昭君怨 昭君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极头麻化 情天泪海 巳字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老皇历 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鬲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翠色欲流 人才辈出 国家所有制 平宥 长字旁的字 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混开头的成语 屈节卑体 麟角凤距 预期 包含渠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