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题葆光庵》

时间: 2025-05-04 10:51:07

诗句

一庵万事不挂眼,孤坐枵然龟六藏。

漆园摸索太饶舌,强为立名为葆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1:07

原文展示:

次韵题葆光庵
作者: 释德洪 〔宋代〕
一庵万事不挂眼,
孤坐枵然龟六藏。
漆园摸索太饶舌,
强为立名为葆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一间庵堂中,心无挂碍,悠然自得的状态。他独自坐着,心中空灵,就像龟在壳中静静地藏着。虽然在漆黑的园子里摸索,却觉得语言多余,因此无奈地给这处庵堂起了“葆光”的名字,意在保留光明。

注释:

  • :指小寺庙或隐居的地方。
  • 万事不挂眼:万事都不在心上,形容心境清静。
  • 孤坐:独自坐着。
  • 枵然:形容心中空虚、无所依托的状态。
  • 龟六藏:指乌龟在壳中藏身,象征安静和隐逸。
  • 漆园:指黑暗的庭园,象征隐居生活。
  • 摸索:在黑暗中探寻。
  • 饶舌:多说话,意在表达言语的多余。
  • 葆光:保留光明,象征着希望与宁静。

典故解析:

“龟六藏”可以联想到《庄子》中提到的龟,象征着隐逸和自我保护。而“葆光”则可能是隐喻佛教中对光明和智慧的追求。庵堂多为僧人隐居之所,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追求内心平静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德洪,宋代僧人,以其清净的生活理念和高超的诗才著称。他的诗作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展现出一种哲理与艺术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清静的庵堂,反映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忙的厌倦。诗中所描绘的环境和心境,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清幽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孤独而宁静的庵堂生活。第一句“一庵万事不挂眼”直接点出诗人对世事的淡泊,显示出一种超然的心态;而“孤坐枵然龟六藏”则通过生动的比喻,传达出一种安静、隐逸的气氛,仿佛与世隔绝。接下来的“漆园摸索太饶舌”,表达了在这宁静环境中,语言显得多余,反映出一种内心的安宁与宁静。最后一句“强为立名为葆光”则显示出一种无奈的幽默,虽然心中有无尽的感慨,却只能强行给这个庵堂取一个光明的名字。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诗才,也深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反思。通过对庵堂生活的描绘,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宁静的哲学思想,深具启发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庵万事不挂眼:在这间庵堂里,诗人对万事都不在意,心中清净。
    • 孤坐枵然龟六藏:独自坐着,心中空灵,像龟在壳中宁静地藏身。
    • 漆园摸索太饶舌:在黑暗的园子里摸索,感觉说太多显得多余。
    • 强为立名为葆光:勉强给庵堂起了一个“保留光明”的名字,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期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的心境比作龟,表现出内心的宁静。
    • 对仗:诗中各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对世俗的淡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简单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意象分析:

  • :象征隐居与清静。
  • :象征安静与隐逸。
  • :象征希望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A. 渴望名利
    B. 对世事的淡泊
    C. 对繁华的追求
    D. 渴望热闹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漆园”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对/错)

答案:

  1. B
  2. 隐居和清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鹿柴》:描绘隐逸生活的诗作,展现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释德洪的《次韵题葆光庵》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喜爱,但释德洪更强调内心的清净,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介绍宋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 《古诗词赏析》:对古诗词的艺术特点与情感进行分析的书籍。

相关查询

送僧归国清寺 过巢湖 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事 赠质上人 离家 感春 长安道中有作 哭友人 和友人寄长林孟明府 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瓦的词语有哪些 页字旁的字 礼聘 鸭蛋圆 艮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包含斯的成语 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涎皮涎脸 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耄学 麻字旁的字 昼夜不息 言类悬河 公孟 韋字旁的字 相煎太急 力学笃行 恋酒贪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