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8:06
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
——张九龄
离别念同嬉,芬荣欲共持。
独攀南国树,遥寄北风时。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迟。
还闻折梅处,更有棣华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离别之际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诗中提到,离别时的欢乐时光令人难忘,想要将芬芳的梅花共同分享。作者独自攀登在南国的树上,寄情于北方的风中。春天来得太早,让人感到惋惜;而花开花落的日子又显得漫长。最后,听说在折梅的地方,还有棣华的诗句可供传递。
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号少溪,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在唐中宗、武宗时期任职,并因其才华和品德受到重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与朋友王司马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诗中所提到的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友情,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情谊。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开头以“离别念同嬉”引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往日欢乐时光的怀念,情感真挚。接下来的“独攀南国树,遥寄北风时”则通过对南北的地理对比,表现出诗人身处异地的孤独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迟”两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春天的早来让人珍惜,但花朵的凋零又让人感到忧愁,体现了人生无常的哲理。最后一句“还闻折梅处,更有棣华诗”则寓意深长,暗示着友谊的延续与诗意的传承。
整首诗情感细腻,景物描写生动,通过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际情感的珍贵与人生哲理的深刻。
诗词测试:
诗中“芬荣欲共持”中的“芬荣”指代什么?
A. 梅花
B. 春天
C. 友情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现象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A. 花的凋零
B. 风的吹动
C. 树的生长
“林惜迎春早”中的“林”指的是什么?
A. 森林
B. 梅树
C. 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